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740章 子彈論 (1 / 3)

楊明志吸引了大家的眼神,包括裡固施科夫,大家都好奇將軍如何把他自己挖的坑填上,究竟如何解決子彈問題。

“我已經想明白了!我只是稍稍的疏漏,子彈的問題,我們……我們現在就可解決。至於解決的辦法,就在槍機系統上。”

“您是意思是……”雷巴科夫突然間也清醒過來,他突然找出那份畫著槍膛部分的圖紙後,不禁對著圖紙笑出聲。

在場的廠長都是聰明人,一個簡單的提醒,他們也都紛紛意識到解決辦法。

如何解決子彈問題?

一切就是透過槍膛進行逆推。

不管怎麼說,絕大多數子彈的槍膛只能容納固定尺寸的子彈,瞧瞧現在槍膛的零件的一切技術引數,最基本的子彈外表資料也都明朗了。

但新的問題也來了。將軍不可能閉門造車,他如果不知道子彈的詳細引數,又如何設計槍膛呢?畢竟彈殼和槍膛必須嚴絲合縫,氣密性必須達到最佳狀態。

很顯然,將軍對子彈的各項引數心裡有數。甚至,將軍瞭解的還更多。

“啊……看來,將軍同志,您已經能夠指導我們如何生產合適的子彈?”雷巴科夫循循善誘的問。

“是的!”楊明志毫不猶豫掐起腰,“很抱歉,這僅僅是我一時疏忽。子彈的問題從來不是問題,我們也不需要對槍膛引數逆推。我不得不再度抱歉,昨日真是桑拿房蒸昏了我的腦袋,居然忘記把子彈的詳細構造圖拿出來。”

且說俄式的中間威力彈,楊明志所理解的都是那個位面的“1943年式中間威力彈”。

在那個位面上,蘇聯的突擊步槍的光輝歷史,卡拉什尼科夫提供了最佳價效比的槍械,而西蒙諾夫的工廠根據軍老費德洛夫的科研資料,製造出了一批發射用的子彈。

二戰結束後,華約國家紛紛得到了仿製卡式步槍的授權,新中國更是在仿製之路上走出了自己的輝煌道路。

&nm的子彈被通用化,只是中國是出了名的銅礦匱乏,不得已,中國的這類子彈和蘇聯自己生產的,在材料上有著很大區別。

鋼製彈殼表面覆銅,子彈是大量消耗品,銅的浪費是國家難以忍受的,中國選擇這種子彈,達到了相對於中國的最佳價效比。

蘇聯本身的銅礦較多,只是該國也沒有過分揮霍的資本。蘇聯已經在廣泛應用鈹銅鋼製彈殼,在衛國戰爭時期,這種操作也是節約成本兼顧效能的最優選。

楊明志對該型號的子彈非常熟悉,他是透過頻繁的拆搶從而瞭解“五六沖”的一切構造,又是處於專業性的好奇,以及身為軍人對了解自己武器的義務,他對子彈的構造一樣清楚。

“看來,我有必要立刻把子彈的圖紙提供出來。”

“什麼?”雷巴科夫甚是費解,“您不是還沒有繪製圖紙麼?”

“很快,您就可以看到圖紙了。我的要求很簡單。”楊明志旋即打了個響指,“書記員同志們,拜託你們通知一下市長同志。”

“將軍!市長他……”

“哦,市長同志公務繁忙,我可以理解。這樣,你們兩位幫我找一張白紙,一支鉛筆或鋼筆,再有一支直尺。沒有尺子,用一根木條也可以。”

能在這裡做書記員,他們察言觀色的本領必須練得如火純情。

將軍至少是要畫畫,兩個書記員匆匆出門,不一會兒,就從大樓裡的印刷室,拿來一疊厚實的大白紙,以及專用的畫畫工具——鉛筆、硬橡膠尺子,甚至還有一個圓規。

“將軍,這是您要的東西。”一位書記員氣喘吁吁,將這些物件平攤在桌上。

“哇!你們這裡居然還有這些!”收束心中的驚喜,楊明志看看左右,“我不介意大家觀摩。都湊過來吧,我可以當面作圖。”

畫圖,此乃楊明志的看家本領。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