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志已經明白,他們質疑的根源就是對新槍定性的模稜兩可。其實這也不足為奇,因為世界最初的突擊步槍的概念在十九世紀就誕生的。
俄國人在這方面本身就是先驅,和步槍廠廠長同姓氏的另一位費德洛夫,就是這個男人,在沙俄時代末期搞出了俄國自產的第一支自動步槍。
不過在1942年,弗拉基米爾·格里高利耶維奇·費德洛夫已經是一位69歲高齡的老人。他帶著蘇聯政府給予他的榮耀退休,對於自動槍械的生產,他幾乎不再過問。
然而他有著一批優秀的學生,在另一個時空,就是他親自點撥了卡拉什尼科夫,才造出了大名鼎鼎的АК47。
老頭子不但健在而且活的非常舒坦,衛國戰爭中物資緊缺,他因為對國家的突出貢獻,每天依然是好吃好喝的供養著。
雖然都是姓費德洛夫,新西伯利亞步槍廠廠長費德洛夫和這位老費德洛夫毫無關係,因為蘇聯,“費德洛夫”這個姓並不罕見。
步槍廠廠長不是老費德洛夫的親屬,他甚至不瞭解這個人,也更不瞭解其人窮盡一生,在退休前期,開啟了“俄式突擊步槍”大門的門縫。
在場的幾位廠長,完全是因為了解的太少,他們都對新槍產生強烈質疑。
這其中最為質疑的,莫過於尼古拉耶夫斯基了。
“我們都曾是軍人,我更是光榮的老布林什維克,我年幼的時候一直作為獵鹿人,當列寧領導人民反對沙皇保證,我成了光榮的紅軍戰士。將軍同志,您不要看現在的我有些老邁,我的射擊技術非常強,年輕時我操持莫辛納甘,不需要瞄準鏡,就能完成過超過八百米的馴鹿獵殺。直到現在,我的視力依舊不錯。”
“哦?如此說來您年輕時也是精銳的戰士。”
“當然。我能擊斃八百米外的鹿,全然是我使用了合適的子彈。假若我的子彈小一些,就不能完成這樣的成果。我看到您的圖紙,您分明是打算用一種縮短了的子彈。這種子彈註定裝藥量低,威力也隨之削弱了。它飛行一千米,恐怕那個速度,甚至……甚至打不穿樹皮。”
“哈!”楊明志一拍大腿,他只覺得這番說辭太荒唐了。“打不穿樹皮?不能擊穿敵人的鋼盔這倒是一定的。所以,這就是您質疑的根源?您在質疑新槍威力不足?”
“不!確切的說是不倫不類。”尼古拉耶夫斯基態度依舊堅決,“我的立場很明確,我們現在使用量最大的普通步槍彈,它沒什麼改進必要。我國本身就有自動步槍,也在大規模生產衝鋒槍。”
接下來,尼古拉耶夫斯基自知自己的言論定會刺激到將軍,他猶豫了一下還是依然的說出:“我承認您的研發專案很有趣,但是我覺得,戰爭時期我國已經沒必要突擊研發新型槍械。大量的人力資源還是去生產坦克和火炮。例如您,您在火箭炮的領域有著巨大的建樹,您應該研發威力更強的火箭炮,而不是把時間用在研發新槍。
您應該知曉現在的時局吧?!大量的報紙都在刊登報道,斯大林格勒的巷戰非常膠著,大量士兵第一天踏入戰場,第二天就成了屍體。國家需要一些威力巨大的武器短時間扭轉戰局,難道您不應該深入研發火箭炮?”
今日的會議,基本就是為研討新槍專案而召開。
突然間尼古拉耶夫斯基居然站出來公然唱反調,絲毫不把戰功赫赫的將軍放在眼裡。就算將軍僅僅三十歲出頭,活脫脫一個年輕人。可他畢竟是將軍,區區一介工廠廠長,怎能如此無禮。
此情此景,其餘廠長目瞪口呆,會場一片寂靜。
糟糕的話誰願意聽呢?何況還是些唱衰的言論。
楊明志是個聽得進去意見的人,他沒有馬上跳起來反駁,而是陷入冷靜的思考中,捉摸著尼古拉耶夫斯基的話。
見得將軍保持著安靜,為打破尷尬,尼古拉耶夫斯基趕緊補救性發言。
“將軍,對不起,我的話是過激了一些。在這裡,我想我還需舉一個例子。在戰爭爆發前的1940年底,我收到上級的一份計劃書。甚至整個城市的槍械製造廠都收到類似的計劃書。
上級給予工廠的1941年生產計劃,主要的人力物力用於生產半自動步槍。進入春季後,大部分裝置已經就位,大規模生產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