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偉大的衛國戰爭小說最新> 第1716章 我們已經到了亞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716章 我們已經到了亞洲 (1 / 4)

安裝彈股的波波沙或是波波德重量太大,且沒有可摺疊槍托。楊明志記得很清楚,之前巴爾岑的偵察營比較喜歡繳獲的德制MP38或是MP40

,原因有兩個:輕便、容易補充彈藥。

不過正規部隊還是喜歡有彈股的波波沙,原因也很簡單,當阻擊戰或是伏擊戰打起來時,所有士兵都希望自己的武器彈藥充沛火力強勁

可衝鋒槍的終究有著時代的侷限性,它用於野戰的時代很快就結束了,發射全威力彈步槍的時代也逐漸落幕,從現在開始,突擊步槍的

時代降臨了。

它可不是時間安排的那樣必然誕生,而是無數士兵用生命來驗證,戰場上怎樣的武器最有價效比。

這個代價確實很高,可軍事武器的發展就是伴隨著可怕的殺戮。

就好比二十多年前,英國軍人普遍認為百發百中的神槍手才是最高效的殺人機器,結果英法軍隊在凡爾登的一次衝鋒,當天被德軍重機

槍打死六萬人。

之所以如此,德軍在陣地上佈置了大量的馬克沁機槍,一個班操作一挺,數千挺機槍短時間內打出上千萬發子彈,平攤每個英法士兵就

有五百多發。機槍打的是全威力重頭機槍彈,只要命中一發,士兵不是斃命就是重殘。再由機槍大炮造就的無人區,受傷只是緩慢的等死!

馬克沁還是太沉重了,德國雖然有廣泛使用通用步槍,它發射的依舊是重頭機槍彈,依然是強烈的火力過剩。

而蘇軍派出去打巷戰的部隊,一個班裡可以有五支衝鋒槍。狹窄環境就需要超強火力,衝鋒槍能夠做到,就是距離一遠,精度沒了,威

力也沒了。

如果每一個士兵都是機槍手,近距離火力很強,遠距離依舊能保證比較準確的命中率,這就需要一款折中的槍械。

兩天時間,楊明志在自己筆記本的空白頁面足足畫了十頁。

他所繪畫的槍械樣本就是那個位面老毛子自己研製的AKM。

楊明志可不相信蘇聯現在就能迅速搞出小口徑彈,再說就是搞出來了,軍隊方面能瞬間接受不到6毫米的彈頭?不!他們都是一群迷信

7.62毫米的老傢伙。

AK槍族的槍機結構導氣結構都是一樣的,所用子彈更是通用。

基本長度槍管,木質槍托,這是普通戰鬥步兵使用。

截斷槍管,安裝可摺疊槍托,這是偵察兵、坦克兵等使用。

增長槍管,前段安裝兩腳架,可使用彈匣或彈股,這就是一種班用機槍。

“等我到了新西伯利亞,這三種武器應該作為優先專案開始研發。”

他已經勾勒完畢前兩種槍械藍圖,正全力勾勒班用機槍。他估摸著,現在的蘇聯制槍工藝,能否生產出特別耐熱的槍管?還是不要報以

太大的希望,這便可以在槍管上畫上些散熱片。

他輕輕的放下筆記本,面色凝重,額頭之上已經泛起豆大汗珠。

楊桃輕輕撇過小臉,驚訝的問:“哥,你怎麼了?很熱?”

“沒什麼,就是有些緊張。”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