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娜塔莎個人的安危實在是無足輕重。遊擊共和國和兩支兵力龐大的友軍,全面的戰略撤退是否成功,就在接下來的十二個小時。一旦其中出現什麼岔子,滿盤皆輸也不是不可能。
能造成蘇軍失敗的可能原因有兩個。
第一:德軍371師增援部隊,連夜抵達列奇察,並配合370師發動夜間攻勢,佔領河畔的渡河場,將守軍包圍城內無法撤出。
第二:茨岡人大隊解除對戈梅利城北的阻擊,並全軍南撤。使得城內德軍722師夜襲傘兵旅防線,並向列奇察方向進攻,切斷茨岡人和紅十月後續大部隊的撤離路徑(蘇軍只找到兩條雷區中的安全通道)。
“這真是一場賭博,我怎麼有點山本五十六的作風?最可怕的就是722師,他們要是奪取了我們的安全通道,那兩個大隊也就不好撤了!”樂觀情緒在指揮部內蔓延,楊明志壓制著內心裡的些許惶恐,表面上還和其他人談笑風生。
像是耶夫洛夫,他更樂意討論奔襲莫濟裡的前景,畢竟這個男人就是喜歡進攻,哪怕自己獻出生命。
針對莫濟裡的攻擊,不得不放在早晨,楊明志估摸著,德軍展開夜襲的可能性並不大,所謂371師的援軍可能在夜間抵達城市外圍,卻不會展開攻城戰。那麼,德軍一定會在早晨出擊,如此當德軍發現城市已經變成空城,正鬱悶萬分的時候,突然得知後院起火。
他們明明在列奇察消耗了那麼多的判斷,傷亡了那麼多的人,突然得知莫濟裡遭遇突襲,難道不會回防嗎?
這便是楊明志最渴望發生的戰局變化,也唯有這樣的變化,才能再給數以萬計的後撤游擊隊員們,多爭取一整天的寶貴撤退時間!
所以楊明志給予列奇察城內守軍的命令便是,以凌晨零點為期,之前的時間堅守陣地,之後開始緩慢渡河撤退。
拉夫連季如實收到了這份命令,他卻有自己的打算。
“司令不太清楚我們這裡的狀況啊!司令有些高看這些德國人了。”他對親密戰友葉甫根尼說。
“司令是考慮了增援德軍的371師步兵。他們有很多的裝甲車,如果他們夜裡發動夜襲,我們確實會有麻煩?”
“哈哈!是敵人的麻煩吧!論夜襲他們比得上我們?他們還要把裝甲車往城市裡開?難道吃了兩天的虧,敵人還不死心?難道街道里那一對燃起火焰的殘骸是假的。”
“也許他們就是一群笨蛋。”葉甫根尼聳聳肩,“他們一直蔑視我們,即便吃了虧,蔑視的態度也不會變的。我聽過一個說法,傲慢會帶來毀滅。”
“你說的很對,不過敵人在增援這裡的路上。德軍會不會夜襲我不知道,不過這麼保守的堅守最後五個小時不是我的風格。列奇察會發生夜襲,襲擊是由我們展開的!”
“什麼?您決定夜襲?”葉甫根尼大驚,“我看您也傲慢了。”
“不!我也聽過一個說法,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這個?我倒是也聽說過,是一個古代的諺語,好像還是蒙古人說的。”
“哈!德國人也有一個說話,聲稱我們是披著斯拉夫外皮的蒙古人。我們不要再費口舌,作為指揮官,這就是我的決定。我現在要召集我們284師的所有連長,連長死了的話,就讓連隊裡最有資歷的人來。”
第一團第二團還有炮兵團,284師守城的三個團,目前的可戰鬥兵力居然就只有一千二百人(另有一百多名一息尚存的傷員)。當戰役開始的時候,三個團的兵力還有近七千人,一個多月的戰鬥,戰鬥中還補充入一些士兵,即便如此,一系列慘重戰鬥後,部隊就是剩下這一小撮軍人。
現代部隊和古代部隊最大的不同在於,現代部隊是實打實的可以接受戰鬥到最後一人的百分百戰損,古代軍隊傷亡百分之五就可能全軍崩潰。
284師的這三個團計程車兵,生存率達到恐怖的百分之十八,但士兵的戰鬥意志並沒有減退。
士兵們都獲悉自己將撤出城市,因為擔心士兵會慶幸自己能或者離開,而導致士氣暴跌,拉夫連季宣佈命令時,是換了一種口氣。
所謂部隊是不得不撤離列奇察,這是一個恥辱,司令蒙受了很大的輿論壓力。
如此一來,拉夫連季可惜的獲悉,士兵們對撤退普遍萌生了一種負罪感,撤出一座被親手解放的城市,在整個戰爭中都是極其罕見的。
士兵們絕不答應撤退前什麼都不做,拉夫連季正是利用這樣的心理,決定在凌晨十一點展開夜襲。
而且,既然司令下令撤退蒙受壓力,那麼自己稍稍抗命一下,他也無話可說,再說這個抗命是對全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