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德國的VI火箭用於實戰的詳情楊明志一概不知,但他實在比蘇聯的情報部門還要了解這種火箭的基本構造。
它就像是一架小飛機,一臺脈衝式噴氣發動機為其提供動力,燃料則是辛烷。
世界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早在三十年代就誕生了,相關發動機研究得也更早。大戰期間,主要參戰國並未停止對噴氣式飛機的研究,唯有德國的馮布勞恩,天才般的將炸彈與噴氣式航空發動機完美組合起來,一款高效的巡航導彈投入作戰。
斯大林並不知道德國搞出這種新武器,期間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又有多少科學家為德國工作。
他只想要結果,不管用什麼辦法,能把蘇聯的炸彈投送到二三百公里外的德軍目標,而蘇軍不會傷亡一兵一卒,這是最好的!
他見得楊明志猶豫,跺了跺腳,質問:“別列科夫將軍,您能否改良您的火箭炮,讓它飛得更遠。”
“飛得更遠?完全可以!”
“真是太好了!”激動之中,斯大林居然伸開雙臂,狠狠的拍在楊明志的肩頭:“我就等著你的這份承諾。”
看著這位蘇聯領袖炯炯有神的雙眼,楊明志知道自己正面臨人生重大抉擇時刻。自己終於取得了斯大林的信任,唯有進一步讓他滿意。
楊明志繼續說:“我們研發的飛魚火箭炮,它的科技水平比德國人的低。我們改良了燃料配方,降低推力從而延長推進時間。我們為其安裝短小的機翼和方向舵,使之具備滑行能力。它能飛行四十公里,有近一半的距離實際靠滑行實現。”
“所以,它很像是滑翔機?”
“正如我們給它取的綽號飛魚,它因為具備滑翔能力從而非得更遠。所以按照這一思路,如果我們增加火箭炮的體積,增加燃料量,它理應非得更遠。”
斯大林也是有著俄羅斯常有的直線思維,增加燃料從而非得更遠,邏輯上一點問題都沒有。
楊明志繼續添油加醋介紹起飛魚火箭炮的優勢:“比起德國人的武器,我的火箭炮有著自己的優勢,即成本低廉。在沼澤地,我們使用戰場上的廢銅爛鐵,和自己就地取材配置的燃料,即可完成遠端轟炸的壯舉。倘若我掌握了絕佳的物質資源,以及大量的專業人士,我相信,四十公里級別的火箭炮將得到量產。當它的數量達到一種級別,我軍即可擁有一種戰略優勢。”
“真是好極了。”
斯大林興奮的幾乎跳起,趁著興頭,楊明志進一步介紹自己。
“斯大林同志,除卻火箭炮,我還有許多新型武器研發計劃,從火炮到最基本的槍械,甚至炸藥!您看,我甚至把我組建的設計局骨幹人員全部帶來了,就是渴望在科研事業上有更大的發展。我向您鄭重保證,我沒有任何的謊言,如果我失敗了,我願意接受任何處罰。”
“不!你會成功的!我會給你撥款,你發明的新武器將繼續增強紅軍戰鬥力,你必須研發更多的新式武器。呵呵,您真的是一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
楊明志站得筆直,嚴肅外表下壓制著的正是狂喜的內心。
“我是軍人,是蘇聯武裝力量的一員,而您是最高軍事指揮,這一切正是我的義務。”
此言斯大林極其愛聽,他眯起眼睛繼續聽著。
“我也是個現實的人,或許我並沒有您想象的那般偉大。在白俄羅斯,在明斯克的郊外,我們284師一萬七千人幾乎全軍覆沒。在沼澤地的一年時間,我更是見證了多達四萬戰友的犧牲,僅僅戈梅利戰役,單是遊擊共和國就有兩萬八千人犧牲。
他們都是我的戰友,作為他們的司令員,我有理由為他們報仇。”
斯大林滿意的點點頭,他揹著手又走到自己的辦工作前,舒緩地坐下,拉開抽屜。他拿出一份牛皮紙的檔案袋,唸唸有詞:“這個時代,理想主義者是稀少的,現實主義者才是最多的。既然您自詡現實的人,我們就談談現實的事。”
檔案袋被開啟,斯大林親自宣讀檔案內容。
該檔案實際是對楊明志各項榮譽的最終總結,在他服役期間指揮或參與的歷次戰鬥,取得的各項榮譽,以及這些榮譽將帶來多少精神與物質上的獎勵。
斯大林自己也很現實,想要士兵能安心打仗,充分的物質支援是必須的。即便現在的蘇聯很困難,一線士兵至少得吃得上飯。就算吃得不好,軍餉不但照發,還進行了小幅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