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志一怔,他清楚斯大林只是打個比方,可是誰知道呢?保不齊這個求勝心切的男人為了勝利,真的瘋狂提拔自己這個骨子依舊的中國人!
話說,那個位面的戰爭程序就是這麼發展的,本位面一些事件因為自己的介入,因為一開始的些許小的偏差,正逐漸變成重大利好改變。維亞濟馬和勒熱夫提前一年的解放就非常說明問題。
“如果斯大林真的讓我當參謀長,即便是副參謀長,我真的可以大顯身手!”楊明志內心裡嘀咕著,然而再好好想想,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簡單——不夠格。
斯大林只會重用忠誠於自身的有才能者,大清洗後的蘇軍將領都是他的擁躉,其中資歷老又有能力就身兼要職,楊明志這個僅有三十歲的實質外國人,就是很有才幹,斯大林才不會瘋狂到把參謀長的權力交給他。
斯大林急需強調:“不用擔憂什麼,我只是打個比方。別列科夫同志,你就告訴我,你認為我軍未來三年的作戰一路勝利到柏林,勝利的關鍵是什麼?”
楊明志點點頭:“是雄厚的兵力,數量極多的坦克、飛機等等軍械,還有供應充沛的軍糧。您剛剛問我,如果我有機會給所有蘇軍制定戰役,我姑且就說說我的看法吧。”
“你趕緊說。”斯大林催促道。
“我會仔細考察執行軍事行動部隊的具體狀況,給予他們合理的任務。我有著自己的指揮藝術,就是以最小的人員傷亡代價,並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任務目標,”
“這聽起來和德軍的閃電戰類似?”
“不!完全不是這樣!我認為,我們必須以強大的火力擊垮敵人,使得不必用戰士們的血肉之軀衝擊敵人的防線,從而達到少量傷亡即可取得勝利的目的。
然而,我發現一些傳統的將軍,他們只會命令部隊猛烈衝鋒,即便全體犧牲。固然為國犧牲是值得歌頌的,但讓部下大規模送命,統帥是否要調整戰術呢?”
斯大林認真的聽,到了最後一句,他聽到了一些令人渾身難受的雜音。
是的,斯大林還以為楊明志在點名說自己呢!
蘇軍打出“比亞韋斯托克口袋”和“烏克蘭之圍”,僅兩場慘敗,蘇軍被俘整整一百萬人!這還不算其他小規模戰役的損失!就算槍斃了那個擅自命令部隊逃命的巴甫洛夫大將,當莫斯科保衛戰結束,斯大林仔細尋思一下,巴甫洛夫的抗命保住了三十萬兵力。如果那個傢伙嚴格堅守命令,蘇軍不但損失更多,莫斯科保衛戰打得也會更加困難。
既然斯大林對戰役佈置一直親自參與,失敗的責任自然有他的責任。五月份,就是他強行下令沒準備好的蘇軍強行進攻,斯大林樂觀的認為紅軍趁著莫斯科保衛戰勝利餘威,一口氣把德軍趕出國境線,換來的卻是整個烏克蘭和南俄佈局的崩潰。
非常神奇的事,薩林奇金在四月底的電報中記述了別列科夫將軍針對“哈爾科夫進攻戰役”的推論,戰局真的完全在此人的推論中。
雖然這個男人可能是在指責自己,但此人對於戰局洞察力的確了得。這個男人四月份就估測到了九月份的戰局,時間回到四月份,就是華西列夫斯基也不會想到蘇德雙方會圍繞斯大林格勒和伏爾加河頓河流域,爆發針對整個南俄的爭奪戰。
斯大林誠懇的說:“別列科夫將軍,你的大量資料我是看過的。您指揮部隊善於打巧仗,多次打出以少勝多的戰例。你指揮的遊擊共和國部隊,累計殲滅了可能有五萬敵人!透過內務部的調查,這個數字是非常真是的。僅從軍事角度來說您是一名優秀將領,如果全軍的師長旅長都像你,恐怕我們在1944年就取得戰爭最終勝利。”
“完全有可能。”
“什麼?我只是誇獎了一下,您是認真的?”
“是的,斯大林同志!您讚譽我善於打巧仗,我是有勝利法寶到。我認為,所有的部隊掌握這些法寶,基層部隊戰鬥力都將得到巨大提高。”
“快說,什麼法寶?”
“高科技武器!斯大林同志!這場戰爭的勝利,取決誰的火炮射程更遠,誰到火力更加猛烈,攻勢更加迅速猛烈。誰將擁有這些能力!是我們!尊敬的領袖同志,我向您保證,我有能力讓每一個紅軍班組,都擁有強大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