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名單上的人聚集在這間大倉庫挺厚拉林大尉的講解,八百多戰爭孤兒,他們下了飛機後,旋即被地勤人員統一接到另一間倉庫。
蘇聯的民政部門對這批孩子高度重視,雖然計劃上機群是在凌晨兩點左右抵達,他們在九月一日就抵達五號機場。戰士條件下孩子也必須立刻運到靠譜的地域,他們將用客車帶孩子們去往東方,去烏拉爾地區,送到那裡的兒童學校統一管理起來。
烏拉爾地區也是蘇聯的兵員地之一,當地幾乎所有的20歲到28歲的男子幾乎徵召完畢,蘇軍已經在提高徵兵年齡上限。
高烈度的戰爭帶來了巨大的人員損失,母親哭著送走徵召上前線的兒子,不久後,當地治安警察一臉憂愁的送來信件,那是犧牲士兵的死亡證明。
愛子為國捐軀,再多的歌頌都難以磨平家庭的創傷。這一時刻,蘇聯當局有意許可這些英雄家庭優先領養戰爭孤兒,即安撫人心有減輕了民政管理的負擔。
照顧孤兒,這是負責任大國的義務之一,蘇聯對此的態度更加堅決,戰事條件下,只要是戰爭孤兒,孩子們所需的一切即便國家很艱難都由國家負責,甚至還能很不錯的物質幫助,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的活著。
他們能吃飽飯住得溫暖,但家人全部罹難,那種揮之不去的創傷,只怕需要半個世紀才能磨平。
戰爭狀態下,誰又能注意到孩子們的情感呢?當務之急就是把孩子帶到絕對安全之地。
孩子們排著隊,他們穿著的衣物五花八門,甚至還有從德軍死屍上扒下來的衣服拼湊改造的。長久的飛行又因為是夜裡著陸,大家的精神都很糟糕。
孩子經歷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飛行,他們對未來根本沒有概念,站在機場上,呼嘯的北風弄得人蜷縮發抖。
圖拉比戈梅利冷上不少,孩子們衣著不多,瘦小的身體使得抗寒能力更弱。
幾十名年輕的女民政人員接待了這些孩子們,如同驅趕一群小羊羔,將他們帶入了一幢溫暖的倉庫中。
自現在起,八百餘名戰爭孤兒開始由相關機構全權負責,無論男孩女孩,第一時間換上了統一又嶄新的衣服——蘇聯小學的冬季校服。
緊接著,每人一塊麵包一碗熱湯,他們按照年齡約五十人為一組,突擊分成了十九個班級。
按照計劃,所有的孩子不得不在機場倉庫糟糕的環境過夜,待天亮後,將有五十輛客車開赴機場,浩蕩的車隊以烏拉爾地區為目標開始偉大的旅程。
很多人要在天亮後離開,而楊明志受到的是特別命令,即便夜再黑,此身也必須快速離開。
很快的,拉林大尉宣佈起了佩裡婭·柳娜的歸宿,也就是楊明志的義女柳紅秀的安排。
名單上的眾多人,楊明志和楊桃因為加入了白俄羅斯國籍,自然就擁有了蘇聯國籍。這裡唯一的特別正是柳紅秀,她蘇聯一直享有著留學簽證,她是各種意義上的中國人。
1942年九月,隨著中國駐蘇聯的大使和一票工作人員全部遷移到了古比雪夫,莫斯科城裡已經沒有一箇中國人。
古比雪夫作為戰時首都,莫斯科則成為戰爭前線的超大兵營。
莫斯科始終面臨著空襲危險,滯留這裡的外國人,恐怕就只剩下外國記者和聯絡辦事處的代表。
話說柳紅秀奇蹟般的獲救,蘇聯方面按照外交義務通知了中國方面,也就僅此而已了。
畢竟在漫長的歷史中,她真的不過是個小人物。波及整個地球的世界大戰,一個還不到十五歲的孩子,她的意義又有多大呢?
她身為留學生,蘇聯方面有義務保證她的安全,並保證她能夠完成學業。
但這個孩子絕非一般意義上的留學生,她的胸口掛著一枚一級衛國戰爭勳章。因為她突擊擔任雷達兵並完成預警立功,榮譽毋庸置疑。
蘇聯和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截然不同,斯大林和他的親密戰友,普遍認為列寧的理想必須實現,那是一個偉大的夢想,為了快點實現它也必須實用些非常手段,即便斯大林搞出了大國沙文主義。
大量的國際學校建立有著多方面的考慮,蘇聯當局基本負責了這些留學生日常的一切消費。
戰爭爆發,蘇聯大量的學習加入東進大潮,所有的國際學校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