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道德批判的方式難以促使其懺悔,薩林奇金沒有更多辦法,乾脆直接扭送到戰俘營算了。
介於其是一名師長,令其拎著稿斧去鑿石頭,只怕他會認為這是一種噁心的羞辱,說不定主動襲擊監工妄圖被殺以全名節。
聰明的軍官都知道,抓住敵人一個大官兒,不管怎樣首先得好生養著。無論其是否願意合作,俘獲這種人本身就有重大政治意義。
同樣,對於亨得利森,他做夢都沒想到,沼澤地中不但有一個巨大的硫磺礦,還有二百多名德軍士兵在充當奴隸!
他和戰俘們以見面,立刻擺出一副軍官姿態,大聲斥責:“混蛋!你們是德意志軍人,豈能做奴隸?斯拉夫人才是奴隸!快去反抗!”
可惜,戰俘們無動於衷。
一時間,亨舍爾只是失望透頂無奈的搖搖頭,其他人皆是木著個臉,雙眼空洞地看著可憐的師長被押解走。
在這之後,已經沒有人相信會有友軍救援自己,友軍不再扔炸彈都燒高香了!俄國人居然俘獲了一名師長,這說明他們至少殲滅了一個步兵師,他們能做出這樣壯舉,是不是意味著德軍已經要戰敗了?
戰俘在宿舍中談論的多是些悲觀論調,當然,這種論調也被蘇軍竊聽。就算戰俘表現出積極的合作態度,不能排除他們的所做作為是有意麻痺看守,為逃跑策劃行動。
更多的德軍戰敗訊息傳來,自634師師長到來後,又一個被俘軍官被押解來。
新來的傢伙不是別人,正是幸運又不幸的勞倫斯。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勞倫斯比亨舍爾更樂意合作,他不但招供了所知道的一切,更在被審訊時咒罵希特勒十多次。該舉動頓時引得審訊官員的好感,加上他的直言不諱,對於此人的處理,心情很好的薩林奇金決定故意提高此人的待遇。
勞倫斯可不是孤身一人來的,他曾良心發現救了一個女人,現在他將因這個善意的舉動給自己撈到好處。被他拯救的喀婭被賦予了新的任務,即以照顧勞倫斯起居的名義定居在礦場,並一直監視著她。
當然,勞倫斯也知道這個女人的監視任務。要讓俄國人絕對的放心,自己就必須順著他們的意圖來。
迎接勞倫斯的亨舍爾,兩人的厭戰情緒非常強烈,他們一拍即合,繼而影響了更多的戰俘。
再說了,自己每天有足夠的食物吃,幾乎不用做工,每天幾乎就是在戰俘營的鐵絲網裡亂逛,夜裡還有那個喀婭陪著,這種好日子若是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不是很好嗎?
時間進入到八月份,戰俘們都獲悉蘇德兩軍圍繞戈梅利地區打了一場惡戰,結果蘇軍取得勝利。戰俘們原屬的部隊,不是重大損失就是被打殘。一些戰俘在參觀了堆積成山的德軍鋼盔後,確認德軍真的是戰敗了。
八月份後,戰俘的工作更加賣力,礦石出現量一天比一天多。
還有人牴觸合作嗎?已經沒有了。沒有人會對每天的五公斤土豆過不去!
戰俘們的作息是這樣的。
軍隊的晨號一般在本地時間早晨五點半吹響,戰俘也不得不準點集合。本著軍人的作風,他們的集結非常迅速,一番簡單洗臉後,肥碩的俄羅斯大媽會把煮好的土豆拎入戰俘營。
每人早餐四個土豆和一碗魚肉蘑菇湯,吃罷早餐,每人換上一件統一清洗過了衣服,排隊領取稿斧、粗布手套和防毒面具,繼續排著隊向礦場走去。
再沒有繩索的束縛,他們又荷槍實彈的武裝監工押運著,踏步走下露天礦場,開始了上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