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婦女孩子對遊擊共和國幾乎一無所知,他們終於趕在天黑前抵達了鯰魚村。
作為最早的根據地,鯰魚村尚有大量的空置住房,各類生活設施基本能滿足人民日常需求。迎接他們的是大量的煮土豆和蔬菜濃湯,甚至村莊上空瀰漫著飯菜的香味。
第一批抵達的婦女兒童下了車,接應他們的民兵立刻展開統計工作。在領取了一個臨時標註數字的木牌後,難民便憑木牌領取晚餐,爾後分配今晚的住處。
鯰魚村村長波博斯基寄希望於用發放銘牌的方式,更好的完成清點與之後的工作。來者數量龐大,天又是即將黑透,工作難免進行的有些複雜,整個鯰魚村的秩序,不得不依賴荷槍實彈的民兵維持。
他認為混亂的根源基本就是難民對於糧食的渴求。他們領取銘牌時還算規矩,到固定攤點領取熱騰騰的土豆,隊伍完全亂了套。
民兵最終維持住了秩序,民兵也開始聚集在另一些馬車邊,在鯰魚村醫院的一種護士醫生指揮下,小心翼翼的抬下傷病員。
車隊運來的第一批人中囊括了歸途隊伍中的所有傷員,他們無論男女老幼,或是游擊隊員或是正規軍戰士,他們將得到最高階別的待遇。
吵嚷的鯰魚村集結點,糧食分發工作,在夕陽普照下依舊熱火朝天。集結點周圍已經點燃了許多篝火,因為村長波博斯基獲悉,就是入夜了,車隊還會強行從右岸定居點拉人回來!
一陣汽笛的嘶鳴吸引了集結點人群的注意。
護士長莉莉婭以她尖銳的嗓音召喚所有擔架手:“同志們,小心你們保護的傷病員,小心你們的腳下不要滑倒。跟著我全部到火車站。”
大部分的傷病員身體狀況是樂觀的,卻也有一些傷兵,因缺乏足夠藥物,已經出現敗血症。鯰魚村醫院的醫療力量不行,他們必須送到鐵匠村,也只有那裡能一口氣容納所有的傷病員。
天色已晚,從鯰魚村到鐵匠村,陸路交通有著十二公里。但若是走軌道交通,沒有曲折的線路,路途才有十公里,其運輸速度也更快。
如今,遊擊共和國用鐵軌連通了三個集體農莊,完成了一個巨大的環形軌道。鐵路系統起初只有兵工廠利用報廢的BT坦克發動機,製造出一臺小型內燃機車。隨著對鐵路運輸的需求,兵工廠又造了兩臺蒸汽車頭。
通常的木材、糧食、礦物運輸,用蒸汽車頭更多,其最大缺陷是馬力低,因運輸線非常順暢,跑得慢是可以接受的。
運輸傷病員則不同運貨,最好的內燃機車頭出馬!
擁有最大400馬力功率的BT坦克發動機,提供給列車更強大的動力。為了避免因載客過多導致速度太慢,一節蒸汽車頭連在列車尾端,人們聽到的那陣嘶鳴,正是該蒸汽車頭所發出。
趁著夕陽的最後一縷餘光,護士和民兵們,將多達五百名傷病員送上了平板車廂。
或是驚訝、或是期待、或是興奮、亦或是閉眼睡覺,大部分的傷病員對鐵匠村一無所知,他們只是剛剛獲知,抵達那裡將得到最好的照顧。
對於他們來說,回想過去幾天發生的事簡直不可思議。來自於科夫帕克兵團的傷兵,他們以為自己將是首批抵達遊擊共和國核心的部隊,殊不知,該兵團第三大隊早就抵達鐵匠村,並加入到防禦中。
火車用了區區半小時平穩抵達鐵匠村。迎接廣大傷病員的是數目驚人的擔架手,以及一大批白衣天使。
是的,鐵匠村醫院在院長拉斯柳京的主持下,又突擊訓練的一批護士。
如今的時代,蘇聯的護士可不僅僅是護士這麼簡單,戰場上需要大量的醫療兵,這份工作至少在蘇聯由女兵擔任。她們出生入死搶救傷員,自然要具備基本外科醫生的資質,再加上護理方面的基本功,這類醫療兵堪稱多功能人才。
接受了傷員,擔架手急匆匆的趕向鐵匠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