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偉大的衛國戰爭小說最新> 第1583章 城鎮的底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83章 城鎮的底細 (1 / 4)

柳得巴廖夫的論述是準確的,在戰爭之前,利爾楚奇鎮的確有一萬居民。

白羅斯的人口分佈是這樣的,當1939年蘇聯收復二十年前被波蘭佔領的西白羅斯,該國近九百萬人口,大部分分佈在明斯克、莫吉廖夫和波洛茨克這樣的北方城市。

白羅斯的南部,尤其是平斯克到戈梅利的鐵路南部,更是人煙稀少。

在森林中出現了一個名為利爾楚奇的大型城鎮。該城鎮居民的構成,自然主要是白羅斯族和烏克蘭族。

因為歷史上整個歐洲對於猶太民族的迫害,一些猶太人宜居到白羅斯和烏克蘭交界處的森林定居,也就合情合理。

德軍終究是不費吹灰之力佔領了這裡!

在1941年,數千名蘇軍潰兵撤入城鎮,城鎮蘇維埃也動員了一些民兵。然而,僅靠簡陋的武器,如何能夠抵擋進擊德軍的裝甲洪流?

何況,SS的“帝國師”,在追擊從維捷布斯克口袋逃出的蘇軍,他們順便路過了這個城鎮。

一支“帝國師”的偏師,和兩個團兵力的國防軍部隊,僅用五個小時就拿下了整個城鎮。

“帝國師”後來於北方的森林,一處小型平原,殲滅了一支蘇軍士兵。這些蘇軍,正是一年前脫離撤退的庫茲涅佐夫第六機械化軍潰兵的第32集團軍的殘部。甚至其中還有上千名不想繼續如喪家之犬逃命的284師的官兵。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楊明志和這個利爾楚奇之間存在著某種關係。假如去年這個城鎮的守軍能更好的抵擋住進擊的敵人,那麼,最終撤到沼澤地的蘇軍,很可能再增加五六千人。

過去的一切不能假設!

科夫帕克兵團於早晨八點後啟程,因為帶有大量非戰鬥人員,整個隊伍沒有筆直的向著目標直撲。

部隊進行了分兵,韋爾希戈拉的偵察隊直線突進,大部隊則向南挺近茂密森林,最終迂迴到利爾楚奇南方的森林中。

根據估測,高速又輕裝前進的偵察隊,將在當日傍晚抵達城鎮外圍。如果沒有做好十足的隱蔽,和守軍發生交火也是必然的。所以韋爾希戈拉得到命令,除非自身遭遇襲擊,方可進行反擊。且反擊的力度也只是將敵人打退為止,偵察隊的任務只有一個,儘量不暴露自身,努力獲得偵察情報。

至於大部隊,科夫帕克不認為能在傍晚前抵達目標。瞧瞧部隊的現狀,大量臨時製造的擔架躺著數以百計的傷病員。數百人的平民,拎著籃子、揹著行囊、拉著小板車,甚至還有人牽著少量牛羊,磨磨蹭蹭的跟著軍隊走。

傷員和平民,他們就算是行軍的累贅,也真是一個人也不能捨棄。

就在會議的時候,自己被部下的眾志成城感動。現在的科夫帕克,漸漸對未來有些擔心。

倒是基層的戰士們,大家精神狀況還湊合。

政委魯德涅夫為了提高士氣,帶頭唱起了《國際歌》。

這首歌幾乎所有的蘇聯公民都會唱,它是號召貧苦人民進行階級革命的,亦是象徵著蘇聯的奮鬥目標。只是當前的戰爭,完全是種族之間的戰爭,斯拉夫民族在絕境中反擊著。

介於兵團中的官兵幾乎都是烏克蘭人,其中也不乏老哥薩克。士兵們接著便傳唱起《草原啊草原》、《塔強卡》,這類曲調更富有激情的戰歌。

歌曲令戰士們精神抖擻,巴爾岑卻有些擔心。

他質詢道:“同志,我擔心這片森林中也存在少量敵人。您放縱士兵唱歌,歌聲難道不會引起敵人發覺?”

科夫帕克完全不以為意:“這片森林是白羅斯和烏克蘭的分界線,與其考慮德國人,還不如考慮會遇到多少頭熊或鹿。”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