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德軍連長悲催的吼道:“兄弟們,我們已經沒有機會了,撤吧!”
廣大德軍士兵此時最渴望聽到的就是撤退的命令,大家不知道指揮部在哪裡,或許高階軍官已經戰死了,這時候誰軍銜最高誰的話就是命令。
那名連長萬萬想不到,自己的一句吼愣是開啟了德軍的全面敗退。
廣大德軍戰士認定就是高階軍官釋出了撤退令,至於向哪撤退,當然是本能的朝著沒有蘇軍的方向——他們選擇了東方。
楊明志並非是預言家,他只是相信德軍絕不會正面突破。
德軍之所以向東邊跑,完全是因為蘇軍的主力是從西邊打來,蘇軍明顯也有從北方展開包抄的意圖。拉夫連季作為前線指揮官,他讓部隊使用各國軍隊都喜歡、德軍陸軍奉若聖經的《鉗形攻勢》也就不足為奇。
蘇軍主力完全衝到了德軍陣地,阻擊者能擊倒一些蘇軍戰士,很快自己也戰死了。陣地之上甚至爆發了刺刀戰,陷入蘇軍早有準備,試圖肉搏戰的德軍士兵往往被多支槍刺戳死。
所有的德軍傷兵被蘇軍補到,蘇軍毫不流連他們剛剛攻下的德軍陣地,繼續追擊潰逃之地。
陣地上的作戰僅有半小時就結束了,德軍又損失四百人,最後的一千四百人向著東方狂奔。
蘇軍這邊傷亡也有三百,然所有計程車兵殺紅了眼睛,對潰逃之地窮追不捨。
拉夫連季欣喜地看著戰局的利好發展,他命令通訊員:“立刻給傘兵旅發報,告知泰普諾夫,大量德軍潰兵向他們那裡狂奔。”
當人遭到重大威脅時,往往能爆發出強大的生命力,比如說展現出強大的奔跑能力。
可惜,德軍跑錯了方向。
在德軍陣地三公里處,泰普諾夫和後到的遊擊旅、兩支獨立團,組成了一條寬度達到四公里的臨時方向,再加上女兵的到來,合計六千餘人守衛這條防線。
泰普諾夫本人身處前線,他和麾下士兵,清一色的在頭頂鋼盔插滿了茅草,他本人嘴裡更是叼著一支狗尾巴草,手握衝鋒槍,靜候逃亡的德軍撞上來。
理論上,收到拉夫連季的警報,德軍將在警報後的十分鐘左右抵達。於是,各種槍械子彈上膛,RPG和無後坐力炮彈丸蓄勢待發,東邊的蘇軍有足夠時間做好準備。
他們的等待時間是短暫的,德軍潰兵如期而至。
此刻,一些部隊根本沒有聽從泰普諾夫的作戰命令,竟率先開火了!
“該死!是誰先開火的?竟不知道放近了再打效果最好?通訊員,問問誰先開火的?”
“是第17遊擊旅!”
“是米羅什尼科?這個傢伙,一點軍事素養也沒有!”
罵歸罵,作戰已經開始,抱怨毫無意義。
即便距離有些遠,打出去的炮彈成功給予德軍迎頭痛擊。他們本就驚慌失措,是相信東邊沒有敵人才向東跑,這下可好,眾多德軍士兵相信自己跳入了蘇軍的口袋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