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圍繞洛耶夫的作戰中,指揮官楊明志還是高估了敵人。他能算定敵人一定會進攻,卻完全不知道,敵人援兵居然是選擇在6月24日早晨六點,才開始磨磨唧唧的行動。
蘇軍佔據了時間優勢,因為在這一天,蘇軍在霍姆尼奇佈置了四千人的精銳,在洛耶夫外圍佈置了兩千人圍城大軍。傘兵旅經過調整,大部分將進駐德尼普拉澤地埋伏,其原來的陣地,則有休整後的第17遊擊旅負責。
蘇軍目前調動的戰鬥兵力已經達到了九千人之巨,不但人數巨大,裝備更是精良,戰士們士氣高昂。
此刻,有誰會質疑偉大的蘇聯紅軍不是戰無不勝的呢?
然而,楊明志萬萬沒想到,前來增援洛耶夫的敵人,卻是一支戰鬥力並不弱的混合部隊。
北邊的德軍和那些偽軍,就算是對指揮作戰頗為謹慎的楊明志,一樣認定那是一群烏合之眾。
只是這群烏合之眾若是裝備了一些重武器,蘇軍也不太可能單方面的純粹實力之碾壓。
那位對蘇軍非常傲慢的德軍團長格查爾,他自詡自己的確有藐視蘇軍的實力!
這位曾經的長官後勤的軍官,如今搖身一變,指揮了相當於一個旅的軍隊。
其核心部隊就是後勤兵改編的步兵團,兵力兩千三百人。其次是戰鬥力不怎樣的由白俄羅斯人組成的警察團,四營編制兵力兩千人。
他還擁有一支戰鬥力非常“強大”的坦克部隊。那是一支臨時的坦克營,編制上是一輛四號、三輛三號和十輛T26。
這些裝甲載具在此之前,不是在戈梅利修理,就是當做拖拉機。所謂的坦克兵也是臨時招募了,後勤兵中那些會開卡車的,如今紛紛成了坦克司機。因為從操作而言,開卡車和開這個時代的坦克,差別並不太大。
所以,德軍團長格查爾,他非常希望復刻一番德軍引以為傲的閃擊戰。他有著十多輛坦克,近五千兵力,所屬的部隊還能申請空中支援。難道被敵人圍攻的洛耶夫,不是自己這麼奮勇一衝,就能成功增援的嗎?
他是如此幻想,現實則是單純的打臉。
或許是兩個月無戰事,廣大的德劇官兵,絕大多數都吃胖了。在佔領區,德國官兵拿著購買力驚人的帝國馬克,肆意的將佔領區的糧食烤肉和酒精塞入自己的胃,他們郵寄回去大量的燻肉,他們自己也沒有少吃。
如果這樣的和平日子能長久,誰還會渴望去打仗。所以當進軍的命令傳達下來,很多官兵是牴觸的,也就是像團長格查爾這種戰鬥狂人,會對這場充滿危險的作戰心生嚮往。
坦克車組都是臨時搭配的,其默契需要磨合。坦克行動的很快,更不覺得疲憊,對於步兵無疑就是一種災難。
格查爾坐在德軍的吉普上自然不會累,他計程車兵則氣喘吁吁。從其出發地到階段目標,列奇察城南的第聶伯河大橋,其距離僅有二十五公里。
德軍官兵抵達了這裡,每一人疲態盡顯。他們和守候此地的警察團會師,兩支部隊彼此間並不存在什麼友誼。
組成警察團的白俄羅斯人成分,一部分是受到過過斯大林的迫害,大部分則是出於德軍的強迫,亦或者是解決吃飯問題成為偽軍。
在德國佔領區,大部分的村莊的蘇聯時代的基礎徹底崩潰,老百姓掙扎求活,其中白俄羅斯的民族主義者趁機與德國合作,所謂“清算斯大林的罪行”“建立白俄羅斯人自己的國家”等等言論肆意蔓延,為此的確誆騙了很多求活的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