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的作戰,是目前少年營經歷的最後一場戰鬥。此戰,全營參與行動的一百人折損近半,該營遭此重創,自那開始的兩個月,就再沒有任何軍事行動。
楊明志也認識到,最好不要再把這群少年當做普通計程車兵去用。他們的作戰不可謂不英勇,然英勇的代價就是大量無謂的傷亡。一般部隊的戰士通常能平和的看待戰友的犧牲,對於一群持槍的少年兵的戰死,無疑會對士氣帶來打擊。
所以在部隊編制上,少年營就應該作為鐵匠村的守備部隊來用。唯有其中的一些精英,例如一些神槍手,或年齡較大的孩子,才能調入正規部隊。
按理說哈爾科夫的年紀已經過了十六歲,這般年齡的俄國人很多已經鬍鬚茂密,身體高大,乍一看就是成年人。
他沒有離開這支部隊,並一直遵守著司令賦予的職責——訓練這支隊伍。
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他自認為部隊又具備上戰場的資質了。然而,他的申請從來都被駁回,無論是楊明志還是耶夫洛夫,少年營壓根就不在一線部隊的戰鬥序列。這些人想要打仗,幾乎只有在一種情況下能夠實現,即德軍全面展開第三次圍剿!
現在的少年營兵力完全恢復到三月份的狀態,因為新加入了四十名新兵——來自第17遊擊旅的少年兵。
對於這支遊擊旅的旅長米羅什尼科,他把控制下的所有能拿得起武器的人,都算作是士兵,這其中甚至還有十二三歲的少年。
這種可以說非常年幼的孩子,他們的家園被德軍焚燒,亦或者父母死難,其實復仇對他們來說還過於遙遠,人首先要活著,而找到游擊隊,無疑是一種活下去的方式。
米羅什尼科只會武裝男孩子,那些少女,他不屑一顧。
遊擊旅在遭遇重創後,僅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捱到了遊擊共和國。他們剛剛進入就開始了整編,畢竟留守在此的將軍耶夫洛夫,對軍隊的管理他還是有著很大的全力。
遊擊旅的兵力被縮編,全旅壓縮成了兩個營,其中的老人和孩子,完全從戰鬥序列中剔除出來。不過這些人老弱都有作戰的經歷,如若在某些危機情況,他們也有再次作戰的可能。
所以,一部分老人被請到兵工廠,從事修理武器、製造子彈的簡單工作。一些還被直接調入了礦場,安插在幾乎全由老者組成的“礦場守備營”。
遊擊旅中的孩子,年紀太小的送到學校管理起來,年紀較大的少年少女,就送到少年營去接受軍事訓練。
又有四十二個孩子歸哈爾科夫管理,肩頭的擔子更重了。
哈爾科夫是想像老辦法來訓練,在幾天的訓練發現,那些來自遊擊旅的男孩,這群人就是一個個刺頭。對於不聽話的兵,一般踢上幾腳就好了,哈爾科夫這般舉動竟然差點變成部隊群毆。最終,不服管教者被關了一天禁閉了事。
麻煩的不止男兵,新來的女兵更糟糕。
部隊正繞著森林中相對平整的土路跑操,大部分人跑的還算整齊,唯有一小撮女兵一副拖拖拉拉的樣子。
娜塔莎緊跟在哈爾科夫身後,她實在看不慣這群女孩吊車尾的樣子,乾脆一聲令下:“全隊!停止前進。”
少年營的老兵對娜塔莎在熟悉不過,新到者則是第一次見到她。前隊已經停下來,後隊的腳步可沒聽,尤其是吊車尾的那十幾個姑娘,她們結結實實的和前面的女兵老兵撞在一起。
隊伍有些混亂,哈爾科夫扶著腦袋,抱怨道:“娜塔莎,你的命令也太突然了。”
“是!非常突然!”娜塔莎掐著腰,她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兒去。“哈爾科夫,你就是這樣治軍的?這部隊鬆垮、散漫,比起半個月前退步真是太多了。”
這是他喜歡的人,哈爾科夫自然毫不反駁。他搖著頭略略嘆息:“你說的對,其實情況比你想的還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