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話原原本本的翻譯,像是萬千刀劍,戳著弗拉德斯庫的心。現在的他終於知道了消失了博維涅斯庫團的歸宿,他們徹底戰敗了,其本人看來也是戰死。不過,那支部隊看來還有五百人投降,從這個名韃靼長相的蘇軍軍官口吻裡,似乎他們無疑殺死這數百名羅馬尼亞戰俘。
透過解讀其表情,楊明志估摸著這個羅軍副團長,該識時務的選擇合作了。
他最終問到了那個最該問的問題:“現在告訴我們,你們的師部呢?你們的師長呢?難道,他就身死這亂軍中?”
最終,弗拉德斯庫做出來誠實的回答:“師長已經率部向切爾尼戈夫撤退,可能僅有兩個團撤出。我們奉命收復斯拉夫季奇,這次作戰,我們已經慘敗了!”
楊明志閉著眼睛思考一番,根據那麼布里馬尤的供述,還有阿納託利的簡要說明,看來羅軍師長的確是帶著殘部向東逃竄。
窮寇莫追的道理他是懂得,羅軍既已戰敗不必在追。雖說自己揚言吃掉整個羅軍步兵師,估計誰都認為這不過是司令為了激發士氣才說的。但戰鬥打到這個份兒上,部隊殲滅兩支羅軍步兵團,重挫羅軍的炮團和輜重團,再加上游擊旅在過去的兩週對敵人的打擊。整個羅馬尼亞第六師,已經是失去戰鬥能力!
“哎!仗是打贏了,我怎麼一點勝利的喜悅都沒有?!”
楊明志捫心自問,他不高興的源頭不就在眼前——這滿是鮮血和屍體的草地。
這個名叫弗拉德斯庫的羅軍副團長被士兵帶了下去,因為其高階軍官的身份,此人一定要好生對待,尤其是,假若他經過思想教育和策反,願意站在蘇聯,乃至國際反法西斯站線的立場上,此人不但是化敵為友,其存在本身就是重大的政治意義!
楊明志畢竟很清楚,羅馬尼亞可是堂堂正正的二戰戰勝國,該國的老百姓基本是被支援法西斯的首相安東內斯庫將軍裹挾強令,傾國之力去支援德國的。安東內斯庫的個人野心,正在將羅馬尼亞拉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最終,該國本就有的紅色勢力,會領導人民去反對法西斯暴政,並將羅馬尼亞變成一個紅色國家,成為蘇聯的盟友,亦是成為蘇聯的衛星國。
這是大勢所趨,但當前還看不出任何跡象。安東內斯庫還牢牢控制著國家權力,其國內階級矛盾已經非常尖銳,矛盾沒有爆發完全是時機尚不允許。
所以,楊明志估摸著薩林奇金也定會特殊對待這些羅馬尼亞戰俘,至少也會成為優秀的勞動力!
……
那名副團長被帶下去了,楊明志也揹著手,深入這慘烈的戰場。
這裡,上千名士兵躺在曠野上,綠油油的青草被染上血色,鮮血也將黑色的土地染得殷紅。
楊明志身經百戰,戰爭中陣亡士兵屍體之殘像,他已經早有免疫。然而,面對大量的女兵屍體,一股悲愴還是湧上心頭。他太瞭解這些女兵姑娘了!這些女兵中必有喬舒雅營的,那是一些非常年輕的姑娘,很多人甚至還沒有生育,還沒有結婚。
無數的詞彙去讚譽這些年輕的姑娘,拿起武器保家衛國的英勇,當她們真正當了兵,真的就對今天的戰死,做好了心理準備?不!一定沒有!
戰死是突然發生的,她們也絕對想不到,自己並非是被炮彈炸死,被子彈擊中,而是在和敵人的刺刀肉搏中,被痛苦戳死!
“真是見鬼!這些姑娘,我還監督過她們出操,指點過她們射擊,現在居然就這麼犧牲了!這些羅馬尼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