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軍第六步兵師,在1941年冬季進行了全年換裝和重組。他們的裝備水平有所提高,編制則進行了精簡。
團長博維涅斯庫派出的正是他的偵察連,結果這支部隊在和敵人激戰!他部隊的主體則是兩個人數近乎八百人的步兵營,每個營如此高的兵員是因為步兵排的數量增多,其兵力也提高到了四十人。剩下的那二百多人,則是專職後勤的工兵部隊。
他的部隊滿編制是高達兩千三百人的,因傷亡的減員得不到補充,再加上一路激戰的傷亡,他只得以一千九百餘人去和敵人作戰。
按照德國的標準,一支步兵團怎麼得也得有十門以上的中等口徑野戰炮,然羅軍是真的沒有,至少現在的博維涅斯庫沒有。他的團是純粹的步兵團,就連75毫米火炮,也是師屬炮兵團專用的。
他有的只是大量的60毫米迫擊炮,這樣的迫擊炮他有四十門!除此之外,還有極少量的能發射爆破彈的45毫米反坦克炮。
只是這種小口徑迫擊炮的射程不夠遠,瞄具顯示能打到一千五百米外,實際上擊中一公里外的目標都是靠的運氣。
此刻的博維涅斯庫已經豁出去了,他對自己的副團長說:“看來這還是敵人的牽制部隊,他們佔領斯拉夫季奇就必然要利用城內的物資進行補給!我們已經不能再等待,若是他們吃飽喝足就能跑到更遠,我們再想圍剿他們就要費太多精力!”
在其命令下,步兵團全體出動!
在茫茫的曠野裡,羅軍組成了巨大的散兵線,每個士兵綜合交錯,給予遠處觀望的託科夫而已,他們簡直是突然出現,如此兵力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他大聲命令道:“兄弟們,我們一邊射擊,一邊向南方移動,把他們引到營部!”
全連立刻心動,他們的射擊也不再仔細瞄準,基本就是瞄著敵人衝鋒的陣營胡亂開槍。大家不求子彈能打到人,只要把他們吸引走即可!
託科夫的這種舉動,可算是讓困境中的羅軍偵察連緩過勁兒來,他們當即停止蟄伏,向著撤退的敵人展開追擊。
託科夫剛剛開始撤退,天空中就傳來一片呼嘯聲——迫擊炮彈砸下來了。
老兵們都明白,能砸在他們頭上的炮彈呼嘯聲是怎樣的,因此託科夫和他的戰士們絲毫不緊張。密集的炮彈就在他們身後劇烈爆炸,彈片和衝擊波沒有傷到他們,掀起的巨大塵土煙霧反倒是成了一種掩護。
羅軍的迫擊炮陣位被集中使用,炮彈也非常高效的速度裝填入筒子,然南風總是將飛到天空的炮彈吹偏了位置。
情急之中,羅軍亦是使用了45毫米反坦克炮。這種德制反坦克炮也能發射普通榴彈炮,對於炮火支援一直羸弱的羅軍,這種火炮真是太合時宜了!
博維涅斯庫只有四門這樣的反坦克炮,他們已然變成了重拳武器。
一枚45毫米榴彈非常精準的在託科夫連的撤退隊伍中爆炸,當場炸死了一名士兵,也致使兩人受傷。
對於傷者,當場有戰士停下來想要進行一番救治。
託科夫大吼道:“隊伍不能停!我們已經沒時間帶走受傷的弟兄了!”
這是一種非常無奈的選擇,受傷的戰士吐著鮮血哀嚎,其他的戰士只好丟棄他們。
隨著託科夫下令部隊向更深的森林靠攏,羅軍的炮擊逐漸失去了作用。他們跑的比羅軍更快,活著的人快速抵達了營部。
託科夫喘著粗氣彙報到:“營長!敵人出現了!非常多的敵人!他們全體出擊,人數至少兩千!”
對於這種情況巴爾岑早有準備,唯一讓他驚訝的,這些羅馬尼亞人就這麼發了瘋般的狂衝!
此刻的巴爾岑當機立斷,給予麾下所有連長命令:“敵人打過來了,我們在森林邊緣組成弧形防線,先行阻擊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