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點楊明志不得不承認,即在三月底的戰爭結束後,他的確實沒有再詳實關注第二團。
一個多月以來,第二團都在努力恢復實力,當前該團的四個營編制已經恢復完畢。
因為他是主力團,其人員編制非常充沛。
當前的戰爭,蘇軍的很多步兵師還不能做到人員滿員,楊明志對於近衛284師總兵力不到一萬人的現狀始終是不滿的。他渴望恢復這支步兵師該有的一萬五千人規模,現在看來已經不切合實際,因為部隊獲得了全新的番號,第63集團軍。
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令楊明志非常尷尬,也逼迫他想方設法要把部隊的戰鬥兵力提高到數萬人,才能對得起這個番號。
然而,他所不知道的,自己心愛的近衛284師現在的兵力,在整個蘇軍的步兵師編制中,可戰鬥兵力已經達到了標準步兵師的編制兵力。
原因無他,蘇德戰爭爆發後,因蘇軍損失太大,所以被迫實行簡編師制度,全師下轄三個簡編步兵團,每團17002000左右,基本都是三三編制,加上直屬炮兵和其它簡編分隊,全師約8000人左右。基本上到二戰結束大部分都是這個編制。
戰爭到了1942年5月,在上半年蘇軍進行的多次進攻戰役,因為士兵整體素質差和作戰理念問題,部隊的傷亡很大。大量的步兵師在五月份,已經無法保證兵力過八千。這其中還要拋去後勤部隊,真正能參與正面作戰的,也就剩下最多五千人,很多步兵團的兵力只能拼湊為兩個營,兵力一千出頭。
當前的西南方面軍就面臨著這種糟糕情況,蘇軍在四月份從北頓涅斯克河進攻,解放了別爾哥羅德,還佔領了巴爾文科河左岸,戰略上形成了一個突出部,它和別爾哥羅德遙相呼應,明眼人都看得出,蘇軍這是要解放哈爾科夫的節奏。
蘇軍勢頭正猛,遠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和軍事委員會的大部分的高階官員,都想相信只需要再一次全面進攻,不單單是哈爾科夫,整個頓巴斯盆地都將解放,基輔指日可待。
但自己部隊的情況,鐵木辛哥和圖皮科夫非常清楚。
大量的步兵師從三月份開始反攻,一路作戰到四月底,按照計劃,五月份又有一次大規模戰役。這將是連續三個月不停歇作戰,就算再精銳的部隊,也經不住這般混戰,何況這些蘇軍士兵絕大部分,在一月份還是農民、市民。
在那個位面的歷史,蘇軍將在5月12日展開對哈爾科夫的進攻,這個位面,因為種種原因,或許就是楊明志引發的蝴蝶效應,使得進攻時間滯後了。
鐵木辛哥至少有更多時間讓部隊休整,把後方派來的新兵補充到基層中,即便這樣,他對自己的部隊也缺乏信心,畢竟在他看來一支步兵師,兵力應該在一萬五千人!顯然他並不知道蘇軍的編制收縮了。
蘇軍的這種編制更改,一來是人力資源突然遭遇重創後的不得已為之,二來也是為了適應戰爭實際需求使得部隊指揮更便捷。
楊明志在遊擊共和國搞出的獨立團編制,更多的是出於實際需要。且說這獨立團,其屬性更像是步兵旅。
因此,近衛284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西南方面軍的一些步兵師兵力更多。因為,這支近衛師的兵力可都是實打實的戰鬥兵力,八千多一線士兵,確實不可小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