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上,一處兩條溪流的交匯點引起了楊明志的注意。針對所有非戰鬥人員的命令,正是要求他們移動到這一點後進行休整和等待。
楊明志估摸著,就算是自己和上千敵人戰鬥,戰鬥時間也不會多久。這次行動最大的目的是把戰俘救走,次要任務則是儘可能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即便前者的作戰目標不好實現,也要儘可能的消滅敵人。
所有非戰鬥人員已經出發,楊明志率領的戰鬥部隊也開始了新的征程。
他非常慶幸自己沒有貿然進攻,慶幸於自己遇到了一支藏匿的反抗軍,也慶幸遇到了一股有實力的敵人。
就算敵人控制一條道路,地圖上顯示,那並非重要交通線。白俄羅斯的公路交通網本就非常糟糕,質量好的道路也主要在北方,這個加盟共和國的南部幾乎為原始森林覆蓋。
德軍控制的道路戰略價值非常有限,它的存在,也頂多作為給予德軍的輔助。
地圖上,德軍標準的村莊和據點,對比廣闊森林,這是非常分散的。這使得游擊隊能很好的利用這裡的地貌,德軍亦是隻好聚集在一個個據點周圍。
巴爾岑率領偵察營照例先於大部隊出動,他們組成一張巨大的搜尋網向著白牛村推進。
偵察營已經貢獻出了大量口糧和彈藥,甚至一個連的兵力,為非戰鬥人員的撤離保駕護航。如此,這個營的戰鬥力已經下滑很大,秉承著高昂計程車氣,戰士們無所畏懼。
部隊還剩下四百人出頭,巴爾岑信心滿滿,至少他的部下還有部分RPG可用。有了這種武器,對付裝備差勁的敵人,完全是戰術碾壓。
他獲得命令,即在天黑之前偵察連必須敢到白牛村外圍,立刻偵查敵情。
目標就在前往,他們悄然接近。
那麼,敵人的情況呢?
德軍確實將白牛村進行了改造。本來,這個村莊就是白俄羅斯常見的,隱藏在森林中的村莊。戰爭之前其人口區區一百多人,農舍和耕地也因此很有限。
戰爭爆發後德軍沿著發現的土路一路推進,路過這個村莊後當即佔領。他們先是搜查猶太人,並就地補給。德軍沒有發現猶太人,而對任何膽敢反對他們搶奪糧食的人處以槍決。
和白俄羅斯大大小小的村莊一樣,德軍將其控制後立刻指認一名村長。
如今,整個白俄羅斯可以說是淪陷了,德軍帶走了白牛村的村民,消滅了一些不願走的人。這一切,皆是他們發現了這個村莊的巨大存在價值——可以改造為戰俘營。
村莊周圍滿是高大的樹木,木材資源也一直是軍隊需要的。村莊毗鄰公路,運輸也很方便。
一開始是駐紮這片區域的734師官兵,扛著斧頭伐木,建設新的據點。隨著第一批戰俘被送過來,伐木工作自然交給這些人。只要許以糧食,他們就非常賣力的工作。畢竟凡是不願意合作的,直接槍斃了事。
白牛村的面積因而越來越大,住進來的戰俘也突破了兩千人。如此多的人數,加之這片森林確實隱藏著游擊隊,清繳壓力之下,偽軍也被派駐於此。
德軍734步兵師屬於治安性質的部隊,因此他們的裝備一般,重武器很少,機槍亦是不多,大部分戰士是裝備著1941年生產的毛瑟步槍。
至於那些偽軍,即“東方誌願軍”。有一個營的偽軍駐紮於此,他們就是在白俄羅斯佔領區招募的波蘭人,兵力五百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