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夫戈梅利的幾個食堂開足馬力製造即食軍糧,鯰魚村和黑土村也做了相關輔助。又因為一些村民也加入進來,關鍵的軍糧問題將不是問題。
在楊明志的規劃上,這次行動切怕是要進行十天!表面上看,蘇軍似乎就是伏擊火車炸鐵路,再去一處戰俘營洗劫一番,救點人就能撤了,一切手到擒來的樣子。
為了避免行動中出現什麼么蛾子,後勤必須做好。
士兵攜帶十天的軍糧,每人每天要吃下的糧食就得有近一公斤。一名士兵背上十公斤糧食不太現實,八九公斤還是有的。
不管行動是否要整整十天,士兵是否會最終吃完這十天份額的“高階”口糧。在關鍵時刻你必須得有,若是部隊最終拯救了一大批戰俘,那必然是一群餓的氣喘吁吁的人。指望德軍的戰俘營的倉庫有很多糧食,奢求德軍會憐憫戰俘給予足夠糧食也不現實。
屆時士兵抱有的部分口糧,也有理由給這群可憐的傢伙吃。
除了這間食堂後廚,楊明志馬不停蹄的去了兵工廠的軍火倉庫。
對於一個將要野戰計程車兵來說,他必須關心的事有三個:糧食、武器彈藥和住宿。
糧食問題已經不是問題,住宿問題就是兩條毯子捆紮在揹包。
最關鍵的問題就只剩下了武器裝備。
“一個士兵,他要長途行軍,還要帶上足夠的輜重。他的負重絕不會小於二十公斤。”楊明志長久的固有認知是建立在中國軍人身上的,只是毛子普遍身材高大,他們本身就更有力量,對其負重的要求自然也要提高。
實際上,就算是一名肌肉發達的毛子,讓他帶著二十公斤的東西,以每小時五公里行軍,一天行進五十公里,他依舊會過於勞累,身體肌肉骨骼也少不了痠痛。
戰爭環境下,這類痠痛在所難免,軍隊想打勝仗,想能快速的前進,就只能咬牙堅持。
對於自己的兵,楊明志很有信心,如果真的有擔心,那就是擔心喬舒雅的那群女兵。戰爭不會去照顧女兵她們天生就劣勢的體能,和男兵一樣,她們的負重怕是也得超過二十公斤以上。
楊明志在裡固施科夫的親自陪同下,進駐了鐵匠村最大的武器倉庫。
上次戰役繳獲的五門德軍野戰炮,如今就停放在這處偌大的木質建築裡,每一門又由各種破布縫製而成的罩子覆蓋上。
楊明志的焦點自然不是這裡,這種重武器只有曠野陣地戰才能用得上。
他的目光瞄上了碼放著的無後坐力炮,和一眾發射具。
小口徑是70毫米彈頭RPG的發射具,大口徑的,內徑略高於107毫米,這就是最新研發的火箭炮的發射管。
當楊明志站在這些碼放整齊的碩大管子前駐足時,裡固施科夫介紹道:“長官請看,這就是我們最近時間下生產線的產品。大口徑火箭炮發射具共生產十五支,大口徑火箭彈共生產二十發。其他的……”
“怎麼這麼少?!”楊明志果斷打斷了他的話:“開會三天的時間中,兵工廠還有化肥廠、化學實驗室,都是全力生產原材料,為何產量如此?你們再努力一下,發射具都被彈藥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