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別列科夫,你又有什麼主意了?不要告訴我使用刀子割破麻袋,我不希望麵粉浪費!”耶蓮京娜掐著腰,一臉莫名其妙。
“當然!當然!好不容易紮好的口袋,我當然不想破壞。”說著,楊明志命令道:“管理員,去給我找一隻軍刺,從你們配屬的步槍上拆下來給我!”
很快,一支足有一尺長的軍刺被拿了過來。
這軍刺是鏟型端部,後方則是四條可怕的放血槽。整個軍刺很細,如此刺破麻袋也不必擔心有更多面粉灑出來。
他半蹲下來,右手握著軍刺,左手確定了一個最底層的麻袋,眼看著就要捅進去了。關鍵時刻,楊明志趕緊側過腦袋,面對著一臉懵逼的大家:“同志們,不必費解。這是我們中國非常傳統的檢查糧食的手段,我覺得這軍刺還算合適。”
沒有誰發出質疑聲,這軍刺硬生生的不費吹灰之力紮了進去,最終只剩下手柄在外面。
“就是這樣,我只要輕輕的將其拔出來就行。就這樣……輕輕地……輕輕地……”
軍刺緩緩的拔出,這下,莫名其妙中的耶蓮京娜看出來端倪!
隨著這個男人的動作,整個軍刺被拔出來,只見一道放血槽內,滿滿的事略微發黃的全麥麵粉。
楊明志長舒一口氣:“這下我們就知道這麻袋內,至少三十厘米深度內的麵粉狀況。大家圍過來捏捏,似乎絲毫沒有受潮的樣子。”
不過也耶蓮京娜的注意力不全在這裡,她蹲下來仔細檢視著麻袋,並再次觸控了一番。“很不錯,底層麻袋僅僅這點微乎其微的破損影響不了什麼。至少我們可以斷定,這一帶麵粉完全沒有受潮!”
“所以我覺得我的這個辦法可以普及。”楊明志面相大家講到:“軍刺畢竟只是臨時用的,我想怎麼得製作幾個專用的器具,我給他取名糧食探查器,用我們中國話說就是糧探子。”
“Лянтанз?”耶蓮京娜學著楊明志的口吻,這個中國詞彙她有樣學樣唸了一下記在心裡。
暫時只能用槍刺捅進麻袋勘察麵粉狀況,即便如此也能省去倉庫管理員們很多體力了。這個涵洞中的底層的麻袋被檢查了十多個,沒有發現任何受潮的跡象。這樣的結果大快人心,跟隨耶蓮京娜的書記員將這一情況記錄在冊,包括槍刺戳麻袋這件事,“Лянтанз”這一給新工具命名的詞彙也被定下來。
楊明志有理由相信,一旦兵工廠迅速生產一批“糧探子”,它首先在諾夫戈梅利的穀物倉庫使用,當戰爭結束,只怕整個白俄的國家倉庫都會使用。
這並不算什麼發明,只是從沒見過這東西的老毛子已經發現了它的好處,那麼作為率先將這東西帶過來的中國人,這也算是一種功績?!反正此事都被耶蓮京娜記錄在冊,最終也會作為報告,上交給上級直到傳到斯大林的案頭。
想到這兒,楊明志聳聳肩,對於未來還是不應該太樂觀。
他繼續問道:“好了,這個倉庫我們都檢查過,麵粉都沒有問題,接下來我們是檢查其他幾個?!”
“當然,我們還得去外面的倉庫一看。”看著楊明志的眼睛,耶蓮京娜說道:“你之前聲稱非常擔心剩下的馬鈴薯,在這次降雨後發黴變質,亦或者大規模的變綠髮芽。我不得不擔心咱們的食品安全,因為馬鈴薯主要供應平民,若是出現集體食物中毒,對於我們,打擊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