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槍射速快?我們的機槍不是一直被士兵們抱怨射速太慢,還有那個沉重的圓盤,槍身和彈盤扣在一起重量二十多公斤!以至於戰士們通常是兩者分開帶著,戰鬥前立刻組裝。”
聽他說完,楊明志噗呲樂了:“我說的不是DP機槍!是德國人的!”
“德國的?MG34?這些繳獲的槍械中還有少部分MG13,好在使用和前者一樣的彈股,它們可以通用。如果說射速的話,德國人是腦子有病嗎?射速太瘋狂了。”
“沒錯!他們腦子是有病,因為MG34可以當高射機槍用!卻用來殺人,簡直沒有人性,它的射速比我們的水冷馬克沁射速快了整整一倍,一分鐘能打出去一千二百發。”
“但是實戰中士兵也不會瘋狂的掃射,他們應該是連續點射,這樣射速也不是很快吧。”裡固施科夫說道。
楊明志苦笑著搖搖頭,因為實戰證明了大部分資料士兵還沒有掌握這種武器的正確用法。在這場戰役中,因為繳獲的彈藥豐富,繳獲的機槍數目龐大,加之長期使用蘇制機槍的習慣,敵人攻勢很猛迫使蘇軍士兵臨時拿起德軍武器,結果部分人按住扳機不鬆手,直到槍管變形不能再發射。
MG34這類通用機槍大規模使用,火力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但士兵往往扣動扳機過久。即使老機槍手也難以駕馭它的節奏,畢竟之前是操持射速慢的DP機槍的。75發的彈股在五秒內都能打光,彈鏈的射擊時間更長,也在十幾秒內三百發子彈耗盡。
比子彈消耗更猛的是槍管,作為早期的通用機槍槍管的加工工藝差,超高的射速迫使槍管迅速升溫,明知槍管都能鐵板燒了,一些士兵還在射擊,導致精度跌成滑膛槍程度,亦或者直接導氣失敗。
這些事宜楊明志向裡固施科夫說了些,部分事這個人也是清楚的。
楊明志撓撓頭:“現在知道我的嘆息原因了吧!剛剛你都說過了,我們的原裝7.62毫米子彈所剩不多,德國的7.92毫米彈藥卻非常豐富。目前作為師部我也不能向戰士們保證,什麼上級會派出運輸機空投我們最需要的彈藥。他們也許會送,但我們必須做出調整。昨日羅沙科夫的人在我們的命令下換裝德械了,他們手裡大量膛線受損的莫辛納甘不久會送過來。未來的戰鬥我們只能大量使用德國武器,戰術也必須做出調整。”
裡固施科夫聽明白了,點了點頭問道:“副師長,你總是睿智的,現在是不是也想到了一些對應策略。”
“對!應付彈藥消耗太大,要開源也要節流。開源便是你的工人提高子彈復裝效率,節流便是想辦法把槍械改造一下。”
“改槍?”裡固施科夫看著這位長官,論改造槍械,他本就有“廠長”的綽號,從中國而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軍營裡修槍。
“對,就是該改槍,MG34射速一分鐘1200發,太快了!首先它摧殘槍管,其次戰士需要培訓,不能迅速換槍管,抱著機槍掃射,一支好端端的機槍很快就可以回爐了。解決辦法就是降速,這是我今日來找你的事宜之一。”說著,楊明志拿出了那張備忘錄,裡固施科夫瞟了一眼,這上面畫著奇奇怪怪的符號,他估摸著這應該是中文。
檔案上有好幾條,看來這次長官也是有備而來。他問道:“副師長,倉庫就是這樣,原本充盈的地方現在庫存不多,未來一段時間會重新堆滿彈藥。最快明日,復工的高爐澆鑄的炮彈胚就能開始裝填了。我們既然要談些事情,乾脆去辦公室吧。”
楊明志再左右看一看,說道:“也好,你引路,我和我的人去和你談正事。”
關於MG34的射速改造問題,普通人會想到調節氣流閥,降低導氣的壓力似的射速降低。可MG34是退管式結構,射擊後坐力使得槍管與槍機同時後退,氣流閥根本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