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化肥廠大規模生產合成氨的目的,除了製造化肥,也是在製造武器。
因為將硝酸銨作為新增劑的RPG已經獲得了更強的推動力,這意味著如果再生產火箭,其射程將是可觀的。在楊明志看來,既然那個位面的哈馬斯都能搞出土火箭,飛過幾公里去襲擊以色列。不管怎樣,自個的本職工作就是搞軍工的,知識水平怎麼的也比那群人豐富!搞出射程能和野戰炮媲美的火箭炮,完全可以!
交談已經到了凌晨三點,實驗室的廠房內,只剩下寥寥幾位看守儀器的人員。當人過於疲憊時,製造武器的工作不得不停下來。
這裡安靜極了,只剩下兩個男人依舊在熱情的商討。
目前為止,楊明志和伊萬諾夫已經徹底堅定了建造化肥廠這件事,就算有再多的困難也要搞。
因為傳統制造土硝的方法幾乎要到極限了,唯獨使用工業方法制造硝酸,再用化學方法制造出硝石。一旦化肥廠能夠實現氨水、尿素的量產,也同樣意味著硝酸可以量產。有了硝酸,硫酸也能量產的。
因為它們的成分都是氮、氫、氧。
這樣的生產效率可比土法制硝高效,就算消耗更多的自然資源又如何?
伊萬諾夫是見到過他配置出來的硝酸肼的瘋狂威力,這種特殊的化合物難製造也難儲存,終究不能作為中流砥柱。苦味酸的威力大,產量也難以提上去。黑火藥的威力有太低,最合適的是作為火箭推進劑。
唯獨硝酸銨,當實現了化肥量產,這種精加工的化合物除了作為特殊的高效化肥,恐怕更多的是投入軍用。
兩個男人聊的特別投機,楊明志特意拿來紙筆,勾勒出一幅振奮人心的畫卷。
只見楊明一邊畫一邊說:“這是德軍在公路外設立的防線,我們只要生產一批射程遠的火箭炮,在五公里外就能發射,直接襲擊他們的防線。我們在彈頭部裝填硝酸肼,之前實驗時製造的恐怕破壞力將原封不動的讓德國人品嚐。”
關於喀秋莎火箭炮帶來暴風驟雨般的地毯式轟炸,德國人在很多地方已經品嚐過了。在鋼雨橫掃下,密集的坦克集團簡直成了活靶子,最終成為一具具破損又燃燒著的鐵棺材。
伊萬諾夫沒有見過密集使用火箭炮的場景,他當然知道蘇軍有這麼一款武器,其帶來的殺傷效果僅限於文字描述。相信眼見為實的他對此並非那麼相信,唯獨自個見過硝酸肼爆燃後兇殘的火球,因為那是他自己造出來的。
楊明志的腦海裡已經被那個位面的PLA排山倒海般的火箭炮橫掃所折服。對於這位化學家,還是儘量用言語勾勒一副壯觀慘烈的戰爭畫卷吧。
“關於硝酸銨我確實是大大需要的,在幾個月前我們還不能量產火箭助推式榴彈,我軍在使用一些小口徑的火箭彈,其威力僅僅相當於一枚手榴彈,點火機制更與19世紀的並無二致。
一旦我們獲得了大量硝酸銨,我們就可以製造更大口徑的火箭炮,其裝藥量更多,射程也比純壓實的黑火藥帶來更多推力,射程更遠。我們完全能製造一些威力巨大的,在缺乏諸如152毫米口徑榴彈炮的當下,這樣的武器簡直是我們的戰略武器!”
比起搞起化肥讓農作物高產,還有什麼比造出威力巨大的武器更令人熱血沸騰。
伊萬諾夫當時被動員雖然也是被逼無奈,他本人並不希望拿著帶刺刀的步槍和敵人拼殺,其本性並不是畏戰份子。在這場戰爭中,有的人不能用於一線戰鬥當做炮灰,伊萬諾夫很想證明自己。
副師長別列科夫畫的這張草圖,不僅僅是說服自己火箭炮密集使用帶來的戰略效果,這圖所描述的德軍防線就是目前諾夫戈梅利所遭遇的現狀。敵人正在修築一條“長城”,他們挖掘戰壕,修築混凝土堡壘,甚至埋設地雷,為的就是阻止沼澤地的蘇軍的軍事行動。
能打破這僵局的必須是重武器。要麼是大口徑重炮,要麼就是火箭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