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偉大的衛國戰爭小說最新> 第五百三十三章 土改可能性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三十三章 土改可能性 (1 / 2)

“當然。”楊明志自信的說道,“依靠工分兌換,必須到專門的地點,這帶來極大的不便利。我記得蘇聯是允許私人養殖一些家畜家禽,種植一小片土地。這些農產品可以供給自己吃,卻因為完全配給制人們失去了農業生產積極性。我相信這項政策付諸實施,廣大的農民會首先開始自行飼養家禽,那些雞鴨吃昆蟲和草就可以生存。農產品和手工品能在民間自由貿易,軍隊只需要開設一些綜合性的市場監督指導即可。一旦出現問題,我們可以馬上干預,杜絕一切錯誤。”

這簡直就是有政府控制干預的市場經濟模式,也是那個位面中國後來所實行的,比起計劃經濟它充滿活力,比起純粹自由主義經濟,又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和減緩經濟危機的傷害。

但是這些言論對於這個時代的蘇聯人還是有些超前的,就結果而言它必然會刺激經濟發展,確是有些違背蘇共當下的治國理念。

“現在諾夫戈梅利的總人口三萬多,依舊有難民從多個方向逃過來,未來的人口總量只多不少。從長遠角度來看,這裡也將是敵後游擊戰的主要根據地,我們生產的食物、武器彈藥、生活用品,也要支援其他的游擊隊。如何將生產力擴大,是我們的責任義務。”

柳得巴廖夫點點頭:“我們現在的工作量就很大,只要忙於對配給食物的調控。食品倉庫目前的馬鈴薯儲存不多,精打細算後還是可以安穩的度過春荒,為此大家只能多吃些魚,抓點土撥鼠應付。如果你的政策付諸實施能取得優秀效果,我自然是同意的。但是還有一點,村民生產出的各種產品,價格如何界定?按照你的計劃,一切價格的標準都是按照馬鈴薯界定。”

“當然是我們和市場共同決定,畢竟我們印刷的兌換券,就是以兌換馬鈴薯為標準,這叫做糧本位。至於其他的農產品、手工品,其價格不需要我們干預。在貿易中定的價格高,沒人會買,定的價格低,又沒人會銷售,最終穩定在一個合理的區間,誰也不虧。”

在斯大林時代將市場經濟,楊明志內心裡還有一些擔憂,如果這個國家全面的這麼幹,那就不叫蘇維埃聯盟。

他還是要把話說完,至於柳得巴廖夫聽不聽又是另一回事。

“我設想的新經濟方案中,決定一切的就是馬鈴薯,市場流通多少兌換券,倉庫裡就應有多少糧食。為了經濟繁榮,我們必須讓糧倉裡滿是糧食,為此當下的墾荒與種植方案也應該調整一下。”

耶蓮京娜馬上豎起了耳朵,因為現在墾荒的主力實際是軍人。她問道:“別列科夫,對於種地,你又有什麼方案?難道說是讓村民收穫後自己保有糧食?”

“這也未嘗不可啊。”

“但是這樣,那些村民還需要享受配給待遇麼?”

“當然不需要!”楊明志解釋道:“蘇聯其他地方依舊是收取農業稅的,剩下的糧食由集體農莊所有,糧食是集體的。而我們當下的政策,墾荒與種植後的糧食全部由軍隊掌握,村民每天的口糧也是師部研究決定,目前則是市委在負責。

但是我認為,如果我們改變一下模式,讓集體農莊中以家庭為單位,而不是勞動小組為單位,這樣的墾荒與種植,得到的糧食由家庭繳納稅收,剩下的由家庭保管。如此這樣的家庭不需要再享受配給制,我更相信因為勞動成果是由家庭自己享有,個人的奮鬥慾望會大力激發。我們不需要計算那麼多的配給資料,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恐怕這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成果。”

對於這個,柳得巴廖夫等人還有耶蓮京娜聽的目瞪口呆!

在俄羅斯幾百年的傳統裡,村社制度還帶有母系氏族時代的遺風,自耕農群體是以村社為單位組成的,但在發展過程中,農奴制度佔了上風,歷史沒有時間讓農奴向自耕農過度多久,沙俄覆滅蘇俄就建立了。也就是說斯拉夫世界,出現以家庭為單位的自耕農群體為主體的情況非常晚。

看看他們費解的表情,楊明志拍拍手:“諸位不要太驚訝,我畢竟還是外國人,對於土地模式的意見也是我的一己之見。”

耶蓮京娜長舒一口氣:“唉,你的想法完全是違法的,集體農莊政策是領袖制定的,是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石,我們一直奉行的是集體主義,但是你的計劃完全是支援村民進行個人主義。你的想法我基本聽明白了,蘇聯已經消滅了私有農業、小農經濟,現在你把他們請回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