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鐵匠村的一天,因為要執行炸魚計劃,所有參與行動的人在做著最後的準備。
“每個戰士攜帶四枚手榴彈,和四枚罐頭炸彈,這樣的火力配置應該已經可以。”楊明志估摸著,兩千個爆炸物投入到河裡,火力密度會不會太大了?
所以部隊必須分開,要在一個很大的範圍內行動,尤其是靠近河岸的地域,這裡是各種魚類活動的地方,更是巨型鯰魚出沒之地。
炸魚實施地點已經由鐵匠村確定,那是一處河流舒緩的地方,距離鐵匠村還要走近十公里。
普里佩特河流域的沼澤地非常龐大,一直延伸到第聶伯河。目的地周圍也有很多蘆葦水草,河道略顯複雜。如此水文特徵很適合魚類的生長,還有很多青蝦與河蟹。在楊明志看來,美味的河鮮當屬螃蟹,後世的中國人大規模吃螃蟹,催生出河蟹養殖。至於歐洲這裡,這種橫行霸道的小怪物,沒有誰願意吃,恐怕最大的原因是——沒肉。
毛子和其他歐洲人果然還是不怎麼會吃,殊不知蟹膏蟹黃才是美味的坐在。所以楊明志命人臨時做了兜網,給予了幾個士兵任務。“你們不用直接參與炸魚,每個人就穿著膠皮衣在水草中掃蕩,不管撈到什麼都蒐集起來。”
一般人看不出楊明志又有什麼計劃,楊桃是立刻明白了。作為中國人,她知道五花八門的河鮮。恐怕幾個士兵掃蕩一番,還能撈到一堆河蚌,這個熬湯非常鮮美。
一天緊張的準備結束了,新的一天,大家鬥志昂揚奔赴“炸魚”的現場。
很多戰士扛著小船,還有人趕著馬車,這上面是各種捕魚工具。戰士要攜帶爆炸物也要攜帶魚叉,所謂魚叉無非就是矛頭插在長木棍上。楊明志看到,甚至有些人還拿著農民摟草用的鐵耙子,有的則是三叉戟,插魚專用。
楊桃蜷縮著身子坐在馬車上,身上還披著一件呢子斗篷。楊明志自個也扛著一根長矛,矛頭是最新制造的,專門用於捕撈大魚。
此刻,整個部隊都是扛著五花八門的武器,以至於這浩浩蕩蕩的隊伍不像是現代軍隊,所有人都回到了幾百年前,令人聯想起基輔羅斯時代。
大家在泥濘中前進,隊伍訓練有素所以有條不紊。卡維茨基這邊出動了一百多人,大部分有捕魚的經驗。部隊向東南方向前進,幾個裡之後,一條大河擋住了人們的去處。
楊明志趕到隊首的卡維茨基處,舉起望遠鏡眺望遠方。
“這裡恐怕就是第聶伯河了。這河流真是寬闊啊。”
“是的。”卡維茨基肯定道,“因為寬闊,河水流速舒緩,水也不是很深。由於之前下了雨,現在的河流水位是全年最高點。”
這條河裡隱藏著很多食物,進行一次捕魚狂潮後,糧食問題能得到極大改觀。楊明志伸個懶腰,下令部隊立刻紮營,吃過中午飯立刻展開行動。
大清早出發,下午就開始行動,部隊的動作很迅速。楊明志不想等待,時間畢竟不多,越早的捕獲就能越早的吃上魚肉。而且不僅僅是這個原因,楊明志知道第一場雨結束後,天氣晴朗一段時間又會有一場雨。
從第一場雨的經驗來看,連續的大雨不可能,而在德軍進攻的方向雨水倒是很大。第二輪降雨會令道路泥濘不堪,在沼澤地這裡還是得做好防澇工作。待到新一輪降雨結束,就要應對突如其來的寒流,只是那時候都十一月底了。
部隊立刻開始紮營,在蘆葦叢中一個個帳篷樹立起來,臨時的灶臺也進行架設,戰士們就在這裡野炊。
普通士兵啃著麵包喝蔬菜湯,楊明志這裡自然是帶上了昨夜趕製的麵條。這出自楊桃之手,美食把卡維茨基和巴爾岑吸引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