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志在戰士中間有了新的綽號——廠長。他已經取代了老機床師父謝爾蓋的地位,成為士兵心目中的工匠。
有一個連計程車兵被分配到他的手下,因此楊明志也像那個位面一樣,現在充當一個微型兵工廠的領導。
一些人負責配藥,一些人負責組裝。因為新式武器需要一些木材,不少士兵負責砍樹,甚至在木工車床上進行簡單的加工。
隨著這些士兵的技術愈發的嫻熟,原本楊明志估計的產能是彈頭日均四十枚左右,現在只要自己加班加點的工作,生產極限達到日產一百枚。他畢竟是用手頭的器材,包括扳機的火帽系統,這和普通步槍子彈的火帽沒什麼差異。
如果說最麻煩的,當屬飛彈的尾翼,彈簧之類的東西還得從大城市裡買過來。
楊明志所屬的步兵團在赤塔州,這裡是第35集團軍的轄區,同時和第25集團軍一樣隸屬於遠東方面軍。
進入春天以來,蘇聯遠東地區的軍備發生重大調整,或許因為德軍的行動非常頻繁,整個蘇軍開始徵兵,即使在遠東也是如此。
當地的年輕人被徵召入伍組建新部隊,新兵參與軍事訓練。因此老步兵團中的楊明志也無法閒著,在閒暇之餘也被要求進行一些軍訓,還有實戰打靶訓練。
團長普加喬夫非常重視這個中國人,他已經生產出了上百枚火箭推進榴彈彈頭,發射器也有三十多把。
經過了幾次複雜條件下的實驗,這種武器居然可以在超過四百米外擊中目標。當然為了防止發射管的顫動,楊明志還給其安裝了兩腳架。為了瞄準更遠的目標,甚至把莫辛納甘精確射擊型的望遠鏡拿來借用。
就目前的結果,這種武器已經堪比一種優秀的反坦克炮,在普加喬夫的概念裡,它至少比57毫米反坦克炮更高效。但是團裡從未進行過一次反坦克實驗,因為這是步兵團。
楊明志每天在車間裡忙活,這臺很落後的機床就是他的寶貝。少女楊桃也經常用工作間隙看望,除了送來吃的,就是看看鋼鐵和鋼鐵的神奇切削。
但是這一天,楊桃在醫院裡聽到了一些訊息,她迫不及待的趕到工廠。
“哥,組織已經過江,很多戰士就在蘇聯這邊。”
楊明志放下手頭的工作,他看得出女孩興奮異常。
“是嗎?抗聯的殘部抵達蘇聯這邊我是知道的,因為團長普加喬夫說過。”
“那麼我們乾脆去找他們好不好。”
“不好。”楊明志不假思索的回答。
“為什麼,他們是咱們的同胞啊。”
楊明志心裡有自己的小算盤,這種RPG武器已經可以投入實戰,它將是反坦克的利器。
現在日本鬼子固然是在蹂躪中國大地的,按照這個女孩子的想法,她還覺得找到了組織就能打回國內,然後給死難的親人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