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跟票房的關係。
或者說演員跟票房的關係。
這兩點成了投資人願意砸錢給一部電影的關鍵。
當一部電影的劇本完成,並且想要拍攝立項的時候,資方是看導演的咖位還有演員的卡司陣容給錢的。
所謂導演的咖位,指的就是資歷還有票房號召力。
現如今的電影市場愈發看重票房,投資方在考量導演履歷的時候,會更偏重票房這一塊。
億元俱樂部對導演來說還是個不小的誘惑,如果《劍雨》的票房真的破了兩億,那蘇照兵也算是臺彎導演中的比較出彩的一位了,想必之後他再想拍攝新的電影也會順利不少。
聽到許輝的話,蘇照兵著實輕鬆了不少。
2億的票房成績已經超過了他的想象!
畢竟他的前作《詭絲》在臺票房不到6000萬新臺幣,香江票房1000萬…
摺合人民幣還不到3000萬!
蘇照兵的履歷不差,編劇出身,編劇的《運轉手之戀》、《臺北晚九朝五》、《雙瞳》、《三更》,多次拿下臺灣年度票房冠軍,在黯淡的臺灣影壇是賣座商業片的新生力量。
《劍雨》是他首次嘗試武俠片,如果能成功,想必臺彎媒體能將他捧上天!
至於許輝說的‘票房沒超過兩億那就是我們出品方的問題,跟您無關…’蘇照兵只是笑了笑:“輝文天下的宣傳能力業內有名,許導的眼光最精準不過,您說了能過兩億,那肯定就能過!”
“…好了,大家先休息吧,明天還有宣傳活動要參加呢!”
許輝沒有接話茬,明顯的馬屁也沒啥可說的。
看了看時間,已經晚上三點,許輝直接走出了房間。
……
院線排片是影響一部電影票房的最大因素!
當初王曉帥各種哭訴院線不給排片,不就是因為沒有排片量就等於沒有市場嘛。
決定一部電影排片率高低的最主要因素就是電影本身的素質和口碑。
當然,首日排片量看重的是電影的宣傳還有明星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