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出自《詩經.豳風.七月》。
這句話,引用的目的就是為了裝逼還有混字數…
……
實話實說,《唐山大地震》作為一部“中國特色”的大片,並不是一部很多人想象中的“災難型別片”。
雖然在影片開場藉助外國特效團隊再現的唐山大地震場景。可以說是中國電影特效水平到目前為止的最高體現,但這部電影最重要的核心不在於對災難場面的展示和個人英雄主義的頌揚。
這部電影其實講述的是那些倖存下來的普通人,如何在地震之後的漫長時光裡,重新找回丟失的家庭親情。
如果一定要按照型別片分類的話,它更應該算做是一部家庭倫理電影。
作為一部有唐山市政府參與投資的大製作影片,這種改編思路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自然是一種最為安全的敘事策略。
不可能過多的展示災難,否則也沒法過審!
所以,馮導把目光集中在了一個家庭上面,可惜,馮曉剛導演的固有侷限性,沒法將它上升到民族情感或者一代人的集體回憶中,電影中的一家人幾乎是與世隔絕的,甚至連鄰居也沒有!
也就是俗話說的‘假大空’
但是,真正願意到電影院看電影的普通觀眾還是很滿意的,滿足觀眾的好奇心和情感消費訴求,通俗點說就是要滿足觀眾進電影院看到一場真實災難的再現併為之灑下同情淚水的慾望。
再加上華藝的強大宣傳能力,馮曉剛這些年積累下的觀眾緣,院線的配合,檔期的合適。
《唐山大地震》3天破億、4天1.7億、5天破2億,7天破3億,11天破4億的票房成績,也就可以理解了!
“我覺得這部電影很有可能超過8億!”
馮曉剛有點嘚瑟了。
他也應該嘚瑟,因為電影局把最大的對手《盜夢空間》的國內公映時間挪到了9月2號,也就是說,整個8月,《唐山大地震》一家獨大!
也不對,《敢死隊》8月20號上映,可它上映的時候,《唐山大地震》已經正式公映一個多月了!
……
國產電影,暑期檔這個概念挺尷尬的。
因為老美的大片集中性暑期檔上映,國產電影根本扛不住這麼多大片的輪番轟炸,所以,我們的大片通常都集中在賀歲檔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