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電影很喜歡拍續集,有第一部打下了群眾基礎,第二部、第三部馬上跟著上馬。
很簡單的道理,作為電影公司,必須保證長期的財政、收益穩定,但電影是投資風險非常大的領域,沒有一家電影公司可以保證電影不賠錢。於是,拍攝續整合了最有保證的手段,有了前作作為基礎,續集基本是旱澇保收的!
中國的市場上,很少出現叫好又叫做的原創劇作,這幾年到是湧現了一批,不也立刻續集化了嘛…
電影工業之所以稱之為電影工業,就是因為有一套完備的體系在運營。
好萊塢那些大片並不是並不是拍出來第一部後,看到市場反應不錯,再接著拍第二部,而是在立項階段就已經決定整成系列劇。
當然,如果第一部市場反應太爛,那就只能取消這個專案…
中國電影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但是不會缺好編劇、好導演,缺的是既懂創作又懂商業、又懂發掘的監製和製片人!
在立項階段,沒有人能把握未來發展的趨勢!
即使是徐光頭,在弄《泰囧》的時候,你說王常田就敢拍板拍《港囧》?
有了《非誠勿擾1》的成功,後續才打磨出2;
有了《畫皮1》的積澱,才能興致勃勃的搞了《畫皮2》出來。
許輝的《黃飛鴻》不一樣,準確的說,擁有了原時空的記憶,他很清楚這個IP的能量,所以,從拍攝第一部開始,他就已經想好了要做成系列片。
有時候真的挺佩服香江那幫黑社會,怎麼就拍出了這麼多優秀的電影?
第二部《男兒當自強》較之《壯志凌雲》,明顯減少了不少細支旁節的描繪,真正意義上的大師之作!
少了很多徒弟的日常描寫,當然,梁寬的鏡頭還是很多的…
裡面的鏡頭,每一個拿出來都可以當成教材敘述。
比如那個鳥籠子,象徵著籠中鳥一樣的國人;
比如那個瞎子自彈自唱的一系列鏡頭;
比如黃飛鴻與白蓮教主精彩絕倫的打鬥,那動作設計的可謂驚天地泣鬼神,前不古人後無來者。
尤其是結尾孫文的那句:‘但願朝陽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鮮血滿路!’
再配上《男兒當自強》的主題曲…
16年的春晚,很無聊,強行各種雞湯,不帶紅領巾都看不下去,但是看黃飛鴻那句‘朝陽常照我土’,瞬間有淚奔的衝動…
這是深入到骨髓的民族情感!
對了,《男兒當自強》裡面有一段粵語唱詞,南音名曲《客途秋恨》中的“驚回曉夢憶秋娟”一段。
‘…飄零去,莫問前因,只見半山殘照,照住一個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