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生於1984筆趣閣> 番外二十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番外二十五 (1 / 3)

張召絕對是個人才!

2006至2010年的四年期間,光線影業出品併發行了20餘部商業電影,連續四年保持了100%的增長速度,創造了為中國電影業矚目的“光線速度”。

彼時的光線影業領路人正式張召!

為什麼離開光線?

因為11年,光線上市,光線影業與光線傳媒,張召覺得自己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

11年創樂事影業,2012年樂事影業出品併發行6部影片,市場份額列六大民營公司第五位!

大寫的牛逼!

樂事起家和光線一模一樣,一開始都是和香港導演,香港明星合作。

可以看看他們的片單,《八星抱喜》、《高舉愛》、《追兇》、《消失的子彈》等等都是香港班底,也是當初光線起家的班底!

六大民營公司,華藝、輝文、光線、旺達、博納還有樂事!

起初,光線和博納是一樣的,依靠香港導演,只不過後來,光線發現了一個問題,香港導演拍出來的東西明顯不接地氣,而且上限就只有3億人民幣,真不如扶持內地新導演,比方說他們投資了趙軍旗的《致青春》,那電影大賣了6個億!

樂事顯然也發現了這個問題,12年雖然樂事的產量不少,但基本上都屬於賠錢賺吆喝,除了《消失的子彈》勉強保本,其它的幾部作品各種虧損。

張召覺得樂事需要一個馮曉剛之於華藝式的人物。

原時空,這個人是張一謀,這次,他繫結了郭小四!

很成功!

從票房來看,《小時代》前兩部刷下了接近7億的票房成績。

光是這兩部電影賺的錢就足夠把前兩年虧空的資金拉回來!

其實如果按照續集的一般規律——口碑太差,基本上不會有續集出現,可是張召覺得不能這麼隨意放棄,於是,在製作第三部、第四部的時候,他們直接改變了以前的做法,並沒有在原有的基礎上增添行的內容,反而繼續王浮誇、奢華的路線上走。

按照張召的說法:中國有幾個億的1520歲年齡層的人,我們‘小時代’潛在的觀影人群就只是這個年齡層次的人,沒有必要效仿好萊塢‘擴充套件觀眾群就會加一些更加成年一些的元素,’沒有必要,我們就做針對這個年齡層的產品!

從票房表現上來看,毫無疑問,這個策略是成功的!

原時空,《小時代3》的票房破了5億,創下了《小時代》系列的最高記錄。

不過吹的再怎麼狠,也改變不了《小時代》只是一部粉絲電影的絕對事實!

粉絲電影並不是咱們國家的特產,好萊塢也有啊!

《暮光之城》嘛!

目標瞄準青少年的死忠支持者,電影質量都慘不忍睹,但是都收穫了異常可觀的電影票房。而且,電影首週末的票房佔比都奇高無比,票房走勢都同樣一路下滑。

與此同時,各方電影專家和主流觀眾呲之以鼻,年輕的小觀眾們還是能給出A以上的評分和近乎宗教般的狂熱…

放寬心,會好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