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永遠不會過時,王景說過一句話:你可以連續看一個禮拜的喜劇,不會覺得累,可是,當你連續看兩三天的悲劇,就會覺得難受。
所以,甭管是成熟的電影市場亦或是剛剛發展起來的電影市場,都是需要喜劇這種型別片的。
每年的賀歲檔,都會有一兩部喜劇電影大放異彩,很多時候,我們搞不懂這些喜劇電影人,為什麼不肯放下說教的心思,安穩的講一個喜劇故事就那麼難嗎?
很多人評價《夏洛特煩惱》:沒內涵但很搞笑!
不是所有的電影粘上理想就變得高大上,咱們不扯理想也能拍的很好看!
喜劇和幽默這種東西,必須要深深紮根於文化,尤其是語言幽默,更是如此。
差不多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美國歐洲就摸索出了一套成型的大眾喜劇電影模式,其後的工作也就是在模版上頭縫縫補補而已。
男女主人公是歡喜冤家,多少有些不合世俗不合常規的行為舉動,為了共同的愛情友情夢想之類的東西劈荊斬棘乘風破浪,最後皆大歡喜順便成功圈錢的故事。期間穿插幾個黑心人,搞笑役,段子手,顏值擔當,大夥兒一起插科打諢,熱熱鬧鬧,喜氣騰騰地在電影院共度一百二十分鐘。
這幾年,不知道啥情況,國內一幫做喜劇的生怕把觀眾逗笑了,卯足了勁兒地去惹觀眾哭,就跟鬼片不能有鬼,抗戰片不能有國軍一樣,喜劇片一定不能有梗,得拼了老命去煽情。一部國產喜劇看下來,搞得大家以為錯進了《藝術人生》的片場。
《夏洛特煩惱》就是很簡單的講了一個吊絲穿越之後走上人生巔峰的故事,當然最後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場夢…
很完整的故事。
就這一點就甩開了百分之八十的國產電影。
我們看電影,經常要猜這玩意到底說的是個啥?毫無主題可言!
“我求你別東扯西扯了你先告訴我你要表達個什麼姬霸主題再說吧!”
一百二十分鐘的時間,導演想要觀眾欣賞藝術,反思人生,還要靈魂得到昇華,你是不是瘋了?
大家掏錢買票進電影院,就是圖個樂子,結果滿眼的國恨家仇,生離死別,精神分裂,雙面人生…
巴巴跑來看個喜劇,它還要讓你哭,讓你感到導演的偉大:“你看我牛逼不?我在諷刺官場!”
這時就很難忍住想衝進螢幕抓起導演編劇的衣領狠狠扇他們幾個大耳刮子的衝動:“不看,滾!”
有著《私人訂製》的襯托,很難讓人不覺得《夏洛特》是一部有誠意的喜劇…
至於《警察故事2013》,說實在的,大哥成真的老了。
即使是原時空,《警察故事2013》的票房5億。
大哥成哎,他的上一部《十二生肖》票房可是8.4億!
其實,這幾年,香港的一幫巨星們早就沒了當年的風光。
大哥成也不例外,當然,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讓他加分不少,然後,2017年春節檔的《功夫瑜伽》,創下了大哥內地票房新紀錄。
可是,別忘了當年的雙週一成,星爺的《美人魚》33億,《功夫瑜伽》17億,相比較星爺,大哥成的號召力已經明顯弱了。
之後的《英倫對決》、《機器之血》…
尤其是《機器之血》,6000萬美元的大製作,內地票房堪堪破了3億,虧得阿狸都想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