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許輝看上《驢得水》這樣的專案有點不能理解。
無他,太小成本了!
而且這是其他人的專案,周審、劉璐早在09年就開始了《驢得水》的專案,首先是改編成舞臺劇。
去年的時候,許輝找到他倆,第一句話也是‘開個價吧,這個IP我要了!’
然後他倆拒絕了,他倆想自己當導演!
媽蛋,倆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想要獨立執導一部電影,之前並沒有相關工作經驗,而且聽了他倆的想法,許輝有種這麼好的專案居然砸在了這兩人身上的憤怒感!
兩人準備按照舞臺劇的方式將《驢得水》搬上大銀幕…
不可否認,《驢得水》是一部好作品,諷刺喜劇!
諷刺人性,諷刺官場,敢於做出這種作品是需要勇氣的!
劇本真的很好!
怎麼想出來讓一頭驢佔用名額?
單純說這故事就足夠讓人驚訝,這種諷刺手法像極了卡夫卡!
這樣的劇本,這樣的電影,很多專業的電影人根本模仿出來,國產片的普通貨色離它差距太大。
但是,兩位新銳導演的導演功底太弱了!
愣是按照話劇的模板打造的電影!
完全照搬舞臺劇臺詞,連人物站位都是舞臺式,沒有任何電影語言,鏡頭蠢到還有淡入淡出和虛化背景這樣的銜接,很明顯的分幕,且大大弱化了表演。
視聽語言的羸弱導致劇本的很多優點難以完整呈現,人物性格不完整,剪輯也很平庸,荒誕裡帶著一股劇作者的憤青,演員只是劇作者的吐槽工具!
這樣的作品不能稱之為電影!
就連很多觀眾看完《驢得水》之後也覺得很不舒服,除了故事本身沒有一個好的宣洩渠道,最主要的,我們到電影院是為了看電影,不是為了看話劇!
如果這麼都做的話,人藝豈不是早就賺翻了?
話劇跟電影是不一樣的!
如果讓許輝處理這樣的故事,他會先從電影模式上面考慮,牽扯到的人物也不止這麼幾個…
電影跟話劇的不同,可以用環境帶動角色,從而讓觀眾感同身受。
說實在的,如果不是劇本和任素汐太牛逼,《驢得水》根本拿不到那麼高的票房!
可這兩人太執拗,根本說不聽,那就只好放棄…
要不是太顧忌名聲,許輝都想找幾個編劇編一個差不多的故事,就叫《牛得水》…
今年年初,周審、劉璐找了許輝,幾個人好好聊了一下午。
許輝以監製還有導演的身份實際總攬《驢得水》整個專案,這兩人擔任副導演,演員方面,除了任素汐,其它的都要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