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生於1984筆趣閣> 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部聚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部聚會 (1 / 3)

馮曉剛最近在忙乎《1942》。

電影過審了,他還蠻高興,當天就發了一張跟王忠磊還有王忠軍一起喝酒的照片。

很多人說馮曉剛拍《1942》只是想借助國難發財。

呵呵,人家早在2003年的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就已經寫了:“但我們仍不能急,還需等待開船的最佳時機,這樣的一部影片如果處處都要妥協,即使拍出來也會失去他應有的意義。所以我的目光伸向他以後,又縮了回去。願上帝給我們信心和足夠的智慧,耐心地等待。衷心祈禱,‘一九四二’在我們的有生之年得以溫故。”

有這個念頭實在1994年,當他跟作者劉震雲先生表達了這個想法後,後者拒絕了:現在時機還不成熟。

所以,首先肯定是情懷,沒有夢想,沒有野心的導演,和一條鹹魚有什麼區別?

事實上,我們的電影缺失了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反應民族災難的作品。

我們的民族史,是一部有太多民生多艱的苦難史。

當然,肯定摻雜了別的因素,比方說功利心,比方說提升自己的地位,但是毫無疑問的,情懷要排在第一位。

如果沒有情懷,他也不可能拍這樣的作品!

只是後來,情懷和賺錢之間他又重新選擇了賺錢,鼓搗了一部《私人訂製》…

其實不少人期待他能拍《1962》來著…

《1942》定檔11月29號,一方面是為了避開了賀歲檔競爭最慘烈的12月,另一方面也未嘗不想著依靠口碑打響票房爭奪。

畢竟這是一部投資2億的作品,如果不能回本,那也太丟人了。

馮曉剛拍了一輩子電影,除了一開始的幾部封禁外,所有的電影都是賺錢的!

不能到了,虧錢了!

內地這麼些電影人,在他看來有競爭性的只有許輝!

如果《1942》上映的時候碰到了許輝的作品,那等死吧。

畢竟《1942》真的挺致鬱的…

題材本身就很壓抑,跟賀歲檔節節不符。

但是許輝的電影到現在也還沒宣佈上映日期,這特麼挺讓人蛋疼的!

正好張國粒做東,邀請了一幫子人,其中就有許輝,馮曉剛想去看看,順便探探口風…

……

10月中旬的北*京城已經有了少許寒意。

回國之後,許輝開始忙著處理公司的業務。

等他真的接手之後,才發現根本沒啥需要他親力親為的事情,大部分的業務都已經分工明確,地產、動漫、電影製作、電視劇製作等等,都有各自的負責人,他要做的只是簽字…

但是,坐鎮公司之後,明顯能感覺到黃文他們沒有之前那麼浮躁。

其實許輝現在之於輝文天下的意義已經從之前的定海神針逐漸演變成了精神象徵。

如果他願意,可以學著馬爸爸到處演講,很快就會出現一堆的許輝式雞湯或者許式成功學…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