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中國人喜歡搞排名。
於是,有了魯郭茅巴老曹,有了金古梁溫。
單論武俠,排的上號的就這幾位!
別說什麼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之類的,他們雖然牛逼,但知道的真沒有幾個…
金庸的武俠世界裡開拓發揚了一種叫做“門派”的東西,並且這個門派模式成了以後武俠和影視劇的主流模式;
古龍則是另立門戶,開創出了新的模式。在他的江湖裡,沒有門派一說,或者說沒有刻意渲染門派,偶爾有大的幫會出現,也往往是以反派大Boss的形象登場的,如金錢幫、青龍會、魔教等等。
溫瑞安在創作後期開拓了自己的模式——世家模式。
如蜀中唐門、霹靂堂雷家、老字號溫家等等,在這個基礎上,溫瑞安又別出心裁地引入了廟堂上各種權力的鬥爭,朝堂上各股勢力互相傾覆,這也是金古沒有涉及的領域,由此在劇情上也有了新的突破。
總之,溫巨俠成功地跳出了金古的框架,描繪了溫氏江湖獨有的的宏貌,的確稱得上是一代宗師!
可惜,他有個挖坑不填的習慣!
其實,要看溫瑞安,首選當然是《說英雄誰是英雄》,當然,這個故事實在不適合改編成影視劇,你如果照著原著劇情走,會發現,真TM的尷尬。最少是,那情節其實非常普通。
只是他的文字確實漂亮:“‘我記得他的背景很孤寂,仗劍要衝殺入滂沱大雨的伏殺前,他還說了一句話:‘這場雨下得很傲慢。’…事後,我想起他在雨中的出手,每一劍都是偏向、偏斜、偏傲的;但他的偏鋒劍從無人可接、無人能擋。我也回憶起他步入雨中激戰前的那一句話:‘這場雨下得很傲慢。’”
讀起來當然問題,可是,這特麼怎麼拍?
拍一個傲慢的雨嗎?
來,導筒給你,你來拍!
《四大名捕》算是溫瑞安當中經常被改編的劇集。
《四大名捕震關東》、《四大名捕鬥將軍》、《四大名捕會京師》,當然還有TVB版本和內地版本的《少年四大名捕》,然後就是《四大名捕》大電影…
有點搞不懂陳嘉尚買來‘四大名捕’的版權,然後自己重新裝填成了另一個故事!
那為毛還要叫‘四大名捕’呢?
賣情懷?
可你這改編完全跟原著半毛錢關係也沒有啊…
難道單純只是覺得‘四大名捕’這名字好聽?
或者是魔改‘聊齋’,改出習慣了?
《四大名捕》當然有好故事,比方說談亭會,碎夢刀,會京師,這些都是比較精彩的篇章,如果能好好按照原著來拍,其實也會很不錯。
陳導演的《四大名捕》不僅故事創新,就連人物也創新了一番,除了名字沒變,其它的都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