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歸根結底屬於東方文化,但全球範圍通行的還是西方價值觀!
想做到電影輸出,很難!
就連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都吃了閉門羹,原因很簡單,除了主題在美國政治不正確,跟他們的價值觀且衝突之外,更多的是李安的東方式敘事手法和西方觀眾的欣賞習慣仍然並不合拍!
電影當中始終貫穿著含蓄而隱秘的若有若無的一種情感,這是一種東方人很習慣的“無聲勝有聲”,而對於西方人來說,這種情感是不明朗且壓抑的,甚至對一些西方觀眾來說是不能理解的。
其實,中國電影根本不需要走出國門!
我們擁有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那些國外的進口片會不斷改進用以適應國內觀眾的觀影需求,先從安插幾個花邊配角開始,慢慢用中國演員擔任主角,再發展下去,電影的方式也會東方化!
到那時候,很多有名氣有實力的國外導演、電影人也會紛紛加入中國電影。
最終,中國電影也就成了世界電影。
就好像好萊塢一樣。
好萊塢為什麼能制霸全球?
不就是因為它聚攏了全球最頂尖的電影人才嘛。
諾蘭,蓋裡奇那都是英國導演,墨西哥三傑,阿方索•卡隆、吉爾莫•德爾•託羅與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他們是墨西哥人!
連曾經強大一時的香港電影都只能在亞洲裝裝逼…
指望中國電影在短時間內實現文化輸出,或者說追上好萊塢,不太現實…
……
“任何跟文化、價值觀起了衝突的電影都會遭遇票房冷遇,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為什麼沒有人研究我們的電影在北美市場票房不景氣?”
許輝接著反問了一句。
“…所以您認為導演還是應該要多瞭解觀眾?”
“對,只有瞭解觀眾的想法,觀眾才會支援你的作品…我說的是商業片,文藝片不在其中!”
突然想到了自己旁邊坐著的是大佬陳愷哥!
陳導演拍戲更多考慮的是自己的想法,先建立自己的邏輯還有哲學觀念,然後往裡面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