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電影節開幕才標誌著戛納夏天的正式開始,色彩繽紛的時光,從銀幕流轉到每個在這裡生活的人身上。
這座位於法國南部、地中海之濱的小城,將湧入超過十萬的人潮,包括來自全球的電影從業者、媒體人員以及慕名而來的觀光客。
2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上摩肩接踵,而盛宴主要在7公里的棕櫚海灘以及擁有24級階梯的影節宮之間流動!
許多電影人贏得世界性榮譽,都是從戛納開始。
馬丁·斯科塞斯、艾爾瑪諾·奧爾米、弗朗西斯·科波拉、黑澤明、王家衛…一連串閃光的名字會出現在這個名單上,也正是他們集體造就了這座專業殿堂,星光大道上超過300個手印說明了一切。
可惜,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好萊塢影響全球,立足於好萊塢的奧斯卡,自然而然水漲船高。
有人說過,如果單純從藝術的角度,歐洲三大電影節足矣碾壓奧斯卡,可是,一旦從娛樂的角度,全世界的電影加在一起也及不上好萊塢。
對現代人來說藝術不是必須,可娛樂卻是必須!
這幾年,華語電影雖然沒拿到什麼獎項,可是,單憑製作還有老一輩的HK明星也足夠在傳統的東南亞市場獲得不菲的版權收入。
比方說《孔子》,1.2億的投資,如果單純依靠國內市場,那是不可能收回成本的。
可是,外銷版權加上分成票房,保本是肯定的,至於能不能大賺,這就說不好了。
……
“都辦妥了?”
“你根本想象不到,今年戛納的展映臺居然空出來了一半多,市場逐漸萎靡,聽說俄羅斯、西班牙和巴西的DVD銷售已經快停滯了,連電視行業的輔助市場都在消失,所以沒人敢冒險…”
陳景申開始彙報工作。
“…你確定?”
炮輝一臉的疑惑。
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這都是他第一次來海外,根本不曉得國外真的已經水深火熱了…
“…大哥,現在除了咱們中國的市場在不斷擴大,全世界的電影市場都在縮小!”
說這話的時候,陳景申臉上明顯帶著一些自豪。
“那我們的電影…”
“放心吧,我已經賣出了500萬的版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