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生於1984筆趣閣> 第一百二十三章 訪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三章 訪客 (1 / 3)

音樂是相通的,黃沾當然很厲害。

輝黃二聖,光是一首足矣流芳整個華語音樂史!

可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我們常常感嘆,後人不及前人,很大程度上只是因為我們本身對於音樂的要求變高了。

或者說時代的變更,讓我們對於音樂的鑑賞能力變得跟之前不一樣了。

譚遁本身就是大師級別的配樂師,有自己獨特的對於畫面、樂感的領悟,許輝也不好限值太多條條框框,讓他自由發揮。

否則,幹嘛花那麼大價錢邀請譚遁出手?

自己隨便找個沒什麼名氣的配樂師傅,讓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新增配樂不是更好嘛!

關於的配樂,許輝只有一個要去,儘量用東方元素佔多數的配樂。

譚遁表示理解…

片頭曲,許輝請了林梓祥老爺子唱了一版,說實話,老爺子年逾花甲,還能有那麼強烈的中氣,確實很厲害,但是相較於二十年前那個版本還是差了一點。

沒辦法,找了幾個合唱團伴奏,勉強能聽出當年的幾分風采。

不止如此,許輝自己還演唱了一個版本,準備放在電影彩蛋裡面,就當是給觀眾的福利。

最經典的配樂當然不能缺少,否則最有名的段子‘每當BGM響起,我就知道我是無敵的存在!’

主題曲、片尾曲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很重要。

好萊塢電影、HK電影最輝煌的八十、九十年代,每一部電影都是必須要有主題曲和片尾曲的,那是一道產業!

98年,索尼音樂超過華納成為全球最大音樂公司,不就是因為席琳迪翁的那首嘛,還有的原聲大碟!

當然,現如今的電影人除了傳統的大導演或者想借助音樂宣傳電影的作品,很少有電影主題取這麼回事。

一方面是因為音樂市場不景氣,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很多人看電影看的只是電影本身!

人家根本不關注你的音樂…

還有一點,大多數導演自己不懂音樂,完全憑感覺。通常情況下,作曲人給什麼樣的音樂,導演都會說“有點意思”,沒有明確的要求。

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很多導演音樂素養不高,沒辦法用專業的音樂語言跟作曲人溝通,進而導致所作曲子不能更好地和劇情結合。

炮輝在某種程度上算是有點音樂素養的電影人,包括原時空執導的小成本都市愛情輕喜劇,他都特意找了幾個說唱界的幫忙做了片頭和片尾曲。

……

後期總導演是許輝,除了剪輯方面由他親自把關,其他方面他都只是個調控者,把自己的意見告訴路洋,由路洋和王蝸牛具體執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