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許輝不止一次的在公開場合評價過過呃逆的文藝電影包括專注文藝電影的一些導演,王曉帥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王曉帥自從《冬春的日子》名震鹿特丹之後,就有點沉浸在自我表達的那股勁頭裡出不來了。
《極度寒冷》《十七歲單車》《青紅》《我十一》…
活生生上演了一場自我剖析的文藝大導昇華之路…
簡稱作死還有遠離市場與群眾的文藝片導演…
當然,早期他的作品也還不錯,以其獨特的長鏡頭、白描手法向世界觀眾展示了貧窮、落後的中國…
然後他可能就有點沉浸在這種風格了,連續好幾部作品,都是差不多的題材…
進入二十一世紀,尤其是最近幾年內地電影市場開始火爆了之後,就沒什麼人搭理王曉帥了。
在金主看來,賣不出去的電影就是賠錢貨,註定賠錢的電影,誰尼瑪會投資?
在觀眾看來,你特麼拍的拍的什麼玩意,不看!
對於許輝這樣會拍商業片的導演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
對於王曉帥這種只願意表達自我的文藝片導演而言,這是最壞的時代!
壞就壞在有對比!
有了對比,觀眾才知道原來國產電影也可以很有意思,也可以拍的讓我們都能接受。
這麼一對比,王曉帥這幫人的作品更加賣不出去了。
當然,也有順應市場,想拍點商業片的,然後他們發現,商業片也不是想象當中那麼簡單,其中最成功的應當屬於寧昊、陸串,前者沒得黑,寧昊也說了,他是個商業片導演,至於陸串,非常典型的想往商業片方向努力,卻一直沒能摸到門檻的一個導演…
王曉帥跟他們不一樣,他就一根筋只做文藝片!
說的再精準一點,他看不起拍商業片的導演!
許輝那是非常典型的商業片導演,換句話說,他看不上許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