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琚兒的兩週歲生日就要到了,嚶鳴突然想給他親手做點什麼,總比那些個華而不實的金啊玉啊的好。
這時候,雷霆進獻了些好東西——毛線團。
就是織毛衣的那些線團,這可是真正用羊毛紡織出來的毛線團,十分柔軟,幾個碩大的線團,棗紅的、鵝黃的、豆綠的、海藍的,四種顏色,甚是鮮豔。還配備了一雙竹子削成的針織棒。
嚶鳴喜歡得不行,忽然想起念大學的時候,生在南方的她,實在不適應帝都冬天的寒冷,凍得直縮脖子。而學校周邊的小店中就有賣毛線團的,買線團,還送針織棒。就是那個時候,她學了好幾種陣法,只不過如今大多渾忘了,只記得正針、反針的織法,其餘那些更繁瑣也更漂亮的織法實在回憶不起來了。只得嘆著氣放棄。
於是便開始動手織圍脖,圍脖是最簡單的針織品了,不消兩日,一條鵝黃的圍脖便新鮮出爐了!正好消耗了一個大線團,織出來一條足足有一米長的大圍脖,一圈圈纏繞在永琚的脖子上,鵝黃的顏色,又嫩又亮,襯得小孩子的臉蛋又白又嫩。
琚兒也很喜歡這條圍脖,因為又柔軟又暖和,包裹在脖子上,即使跑出去玩,也不擔心冷風灌進脖子裡了。嚶鳴又用了少許紅色毛線,剪了兩個毛球,縫在圍脖兩端,毛茸茸的兩個紅球,撲在永琚的小臉蛋上,別提多可人了!琚兒小手抓著紅色毛球,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條縫兒了。
“孃親,我也要!”煙兒看得豔羨,立刻撲在嚶鳴腿上撒嬌。
嚶鳴指了指琺琅彩南瓜型大捧盒中剩下的幾個毛線團,“你要哪個顏色?”
煙兒毫不猶豫地道:“紅色!!”
是啊,煙兒長了一身火紅的絨毛,所以最喜歡的顏色也是紅色。好在小孩子白嫩可人,用什麼顏色都好看。
兩日後,嚶鳴又織出了一條棗紅色圍脖,兩端縫上兩隻鵝黃色毛球。
紅色配黃色,原就是最相宜的。
兩個孩子站在一塊,一大一小,都是白嫩嫩的粉撲撲,脖子上都圍著羊毛線圍脖,一個圍著鵝黃圍脖、綴棗紅毛球,另一個圍棗紅圍脖、綴鵝黃毛球。
嚶鳴細細看著,突然“噗嗤”笑了出來,紅色配黃色——怪不得覺得眼熟,尼瑪這不是西紅柿炒雞蛋嗎?!!
哈哈哈哈——
嚶鳴的爆笑之聲傳遍了整個海晏堂。
不過這兩個孩子顯然不明白自己老孃為什麼突然大笑不止,面面相覷,俱是一頭霧水。
圍脖的出現,再度引領了大清朝時尚,十阿哥、十一阿哥和十三阿哥先後脖子上也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毛線圍脖。
嚶鳴織圍脖的時候,宮女嬤嬤一旁看著,便如數都學會了,然後便以幾何倍數的傳播速度蔓延了整個圓明園,然後在整個京畿成為一種流行。可惜,那時候,天已經熱了起來,但仍舊打消不了閨閣少女與貴婦們對這種宮裡流傳出來的新鮮事物的喜愛。
其實毛線團,不過是雷霆的製造的紡紗機的試驗品罷了。卻給蒙古王公們帶來了極大的福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