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此之前,吳遠還有幾個問題,必須問個清楚。
“王廠長,據我所知,這個膠合板廠,生產過程中汙染不小,你打算怎麼應對?”
王敏亞一聽,老闆連這都知道,果然不是好湖弄的主。
當下認真解釋道:“所以我才打算從國外引進生產線,一來進口產線閉環好一點,自動化程度高一點,不管是生產過程中,還是成品之後,產生的汙染都比較少。”
“另一方面,對於生產過程中汙染,比如空氣,透過加強管理,該做防護做防護,該帶口罩帶口罩。絕不能拿人命開玩笑。”
吳遠不動聲色,其實內心贊同至極。
眼下進入市場的時機較早,留給他的利潤空間肯定不小。
實在沒那個必要在這方面節省開支,免得日後被人戳嵴梁骨罵。
王敏亞有些拿不準,進一步強調道:“老闆,在汙染防控方面,咱們花錢越早,花的就越少。這個錢,會增加投資不假,但從後期來看,其實最划算。”
吳遠點點頭。
這是明顯提前做了不少的工作。
“具體預算需要多少?”
說到最關鍵的,也最容易勸退的環節了。
連王敏亞也不由有些緊張道:“初期產線引進投資,預計在300萬左右,外加一套終端汙水處理工藝60萬。這就是360萬,另外建廠運營差不多50萬的樣子,總共410萬,我爭取在400萬之內,把這個膠合板廠開起來。”
說完,王敏亞就像個小學生一樣,心懷惴惴地等著老師的批覆。
同時她心裡頭也有著幾種預桉。
比如吳遠嫌棄終端汙水處理太貴,沒必要,那她就打算進一步跟外商談判,看能不能從產線引進上,再壓縮成本。
比如吳遠嫌棄投資太高,風險太大,她就打算把膠合板廠的市場前景再強調一下。
比如……
王敏亞心裡想了很多種可能,唯獨沒想到吳遠一開口,就直指本質道:“產線引進這塊,你再多跑跑,儘量不要讓中間商掙太多的差價。畢竟咱們以後還要擴大再生產,他們掙錢的機會多得是。”
“是是是。”王敏亞忙不迭地點頭。
“那我最後再問一個問題,”吳遠話鋒一轉道:“拋去投資的因素,這個膠合板廠,前景如此看好,你為什麼不自己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