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響起的瞬間,林浩的腦海裡便浮現出了一首鋼琴曲的名字——夢中的婚禮。
對於這首曲子,林浩並不陌生。
儘管這只是記憶中萬千之一的一首,但不影響林浩對這首曲子的深刻印象。
大師級的鋼琴演奏技能,讓林浩的腦海裡擁有了數不清的鋼琴曲記憶,並且能讓他以大師級的水準演奏出來。
想起這首曲子,林浩的腦海裡便不由自主地浮現出這首鋼琴曲背後的愛情故事。
恰如故事中的數次轉折,這首鋼琴曲剛好可以分為故事中的四個部分,從愛上公主內心的層層波瀾,到向公主表白時被拒的悲傷,再到遠離公主後漫長的六年思念、等待,最終下決心再見公主一面併為了保護公主獻上自己卑微的生命。
儘管這個故事其實是虛構的,但並不妨礙它賦予這首曲子特殊的情感。
記憶中。
這首曲,有一種淡淡的憂傷。
就像是一顆流星,擁有燦爛的剎那,卻不曾擁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整首曲子時快時慢,忽高忽低,猶如夢中。
就像是無望的愛,只能徘徊在夢中,那種患得患失,想要擁抱卻又怕驚醒,看著愛人身著婚紗在虛幻的婚禮中起舞,曲終,夢醒,落淚。
這是林浩對這首曲子的理解和解讀。
當發現謝雨靈選擇這一首鋼琴曲的時候,林浩的心裡是充滿驚訝的。
想到向來心思單純而又天真可愛的謝雨靈選擇這一首帶有憂傷、讓人患得患失的曲子時,再想著這段時間的經歷,林浩彷彿意識到了什麼。
曲通人心。
林浩覺得,謝雨靈選擇這首曲子,是想告訴自己什麼。
但很快……
林浩猜對了。
同時也猜錯了。
因為林浩在謝雨靈彈的這一曲旋律中,卻聽不到半點憂傷,反而感受到了滿滿的歡心與愛慕,彷彿情竇初開時幻想公主和王子的相遇,像童話般美好,如劇情般浪漫……
同樣的曲譜,在她的演繹之下,卻有了截然不同的情緒。
正如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林浩並非認定同一篇樂章只能有千篇一律的情感和表達,可能在每個人心裡都有著不同的詮釋。
只是林浩沒想到,謝雨靈她做到了。
目光微微一頓,林浩的視線落在謝雨靈的身上,此時的她已經完全投入其中,指尖不斷跳躍在琴鍵上,時而輕快時而甜蜜時而美好時而憧憬的旋律迴盪在整個琴行。
此時的她,宛若一個世間無憂無慮嚮往美好與歡悅的精靈。
林浩忍不住看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