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高穎被免官,對大隋朝政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相比於其他人,高穎算得上是一個有能力、有節操、有見識的朝廷重臣。
而再次上任的宰相蘇威,雖然有能力,但明哲保身,關鍵的時候,並不能指望他有所擔當。
楊安甚至可以想象得到,一旦發生太子之爭,蘇威只會想著,爭來爭去都是你們幾個皇子在爭,他才不會以身犯險。
楊素和楊約,雖然有能力,卻沒有道德底線。
太子私下裡曾經對楊安透露過,當朝大臣中,真正能託付江山社稷的,唯有楊安和高穎兩人。
高穎被廢,是太子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同時也對楊安的計劃,增加了更大的阻力。
與高穎被廢的同時,是楊約的崛起。
楊素兄弟的重新上位,讓楊安有前所未有的危機感
但這僅僅是明面上的危機,還有暗地裡的危機。
暗中的危機,便是晉王楊廣被隋文帝召回大興城。
之前晉王楊廣遠駐外地時,儘管楊安一直沒有忘記這個暗中的對手,但並沒有那種迫切感。
可是晉王楊廣被隋文帝召回大興城後,楊安便立即有一種無形的壓迫感。
楊廣此次回到京城,刻意表現出前所未有的低調,對太子楊勇,更是表現的畢恭畢敬。
就連太子,也被楊廣的表象所迷惑,認為晉王長期駐守外地,變得跟以前大不相同,越來越尊敬他這個大哥了。
但是楊廣的種種表面上的行為,又怎麼可能瞞得過楊安?
尤其是,此次楊廣回到晉王府,還帶回了一萬多名士兵。
楊安將這其中利害告訴太子後,太子的臉上也凝重起來:
“少師所言極是,倒是本宮疏忽了。”
“本宮差點放鬆警惕,原來是他長本事了,差點騙過本宮。”
“太子殿下英明,”楊安不失時機讚許道:“晉王殿下目能夠安分守己,不過是迷惑太子殿下罷了。”
“安分守己的背後,一定藏著更大的陰謀。”
“陰謀?”太子看向楊安,“會有什麼樣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