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晟是大隋的情報專家,同時也是審判專家。
經過長孫晟的秘密審判,這名大臣很快便招供,在任期間和當時的州刺史、以及名單上的另外幾人,共同參與了咸陽貪腐案。
當然以這名大臣的膽略,尚不足以成為咸陽貪腐案的主謀。
這名大臣本來不願意也不敢供出幕後主使之人,但在長孫晟蒐集到的情報和證據面前,不得不說出實情。
當年咸陽貪腐案的主謀之人,正是有膽有識有,有勇有謀,但偏偏沒有道德的楊素兄弟。
長孫晟審出主謀之人後,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即將審出的結果彙報給了隋文帝。
雖然這個結果早已在隋文帝的意料之中,但是長孫晟的彙報還是讓隋文帝十分震撼,其中的細節,楊素兄弟使用的手段,讓隋文帝憤怒之後失望不已。
隋文帝之所以憤怒,是因為楊素為了斂財,不顧災民們的死活,沒有道德底線;
之所以失望,是因為隋文帝一直很欣賞楊素,認為他能力出眾,是個可堪重用的大才。
儘管憤怒、失望,可是隋文帝還是不願意相信,他一直認為是大才的楊素,會做出如此惡劣的事情來。
為此,隋文帝立即下詔,讓楊素和楊約兄弟倆入宮覲見,他要聽到楊素親口承認自己是咸陽貪腐案的主謀。
楊素和楊約還矇在鼓裡,並不知道當年的貪腐案東窗事發。
等到隋文帝將那名大臣供詞摔在二人眼前的時候,二人才知大事不妙。
楊約不愧是楊素的軍師,腦子好使,念頭轉得比楊素更快。
楊素還在愣怔的功夫,楊約便已跪在地上請皇上降罪,並供認不諱。
只不過楊約的供認不諱,又與一般人不同:
他將所有的罪行,都攬在了自己一個人的身上,說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冒用楊素的名義做的。
他的哥哥楊素對此一無所知,就算偶有懷疑也被自己糊弄過去。
目的就是要將楊素的罪行撇得乾乾淨淨。
楊素雖然道德卑下,但卻兄弟情深,不可能讓弟弟頂下所有罪行,當下跟楊約爭起來,說自己才是最大的主謀,弟弟只不過是奉自己的命令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