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伯府生意需要往那一地而去時,會將人捎帶回去,比讓她們自己孤身走要安全多了。
也有不回的,安置到莊子上,過些清閒日子,不用伺候主子了。
日常還能種些小菜、去村子裡串個門兒,若有認了乾親的,將來也有人送終。
也有新買進來的年紀小的,跟著婆子們做事,教導規矩。
這些人事冊子,陸微雨不會過問,但都會過手,需要她學習。
因此,用得上的花錢買進來,用不上的若沒有犯事也沒有賣出去。
加上婚配安置和養老、還鄉這些開支。
伯府一年下來花錢的地方確實很多。
陸微雨翻著各種帳冊時,都不禁在想,幸虧父親當年是棄武從商,不是棄武從文。
若非父親會賺錢營生,伯府沒有這富貴支撐,再加上失去兵權後的日子,怕是要艱難得多了。
面對處境艱難甚至有些拮据的伯府。
不知那些幾代人依附下來的同族們,還會有如此這樣的親情嗎?
難怪父親當初說,開源節流並非易事。
開銷大已成習慣,想要從哪一處節儉都不是朝夕的決定可以解決的。
只不過,有些開支也非年年都有,有些開支也能夠此消彼漲。
而且,父親也在有意識地明漲暗降,從中摳出自家帳面上的錢,轉為私庫。
只有私庫的銀子,才是真正屬於自己想花就花,不用記帳的。
聽說目前已經摳出了三、四萬兩,交給林勝軍為錚兒在京城開了一家書局。
誰會想到武昌伯府的人會開書局?
明年秋闈,後年春闈,這時候開書局就算沒有大賺,也不會虧。
等年關到處用錢時再摳一些出來,圍繞書局再建些作坊。
自家紙筆墨和印書形成勢頭,書局也就真正穩定了。
今年摳出來一家書局和相關作坊,明年再摳出來外地的書局兩到三家。
等錚兒長大,他名下就有一個完整的書局行當的生意盤子。
陸天堯棄武從商,他希望兒子將來可以棄武從文。
就算不能參加科舉,多結交些讀書人也是不錯的機會。
書局的買賣,暫時由林勝軍負責。
林勝軍的長子林風十六歲了,在其父手下做個小管事練手。
但他也是將軍府出身,自幼習文練武,又跟著爺爺學了算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