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戒嚴京城也能理解,但老臣也是行伍出身,對兵部的行為又不能理解。”
“若真有強敵能將大皇子一路殺到濱城,又從濱城一路殺向京城。”
“那是京城戒嚴能解決的?難道不是該調動各地兵馬護國了嗎?”
“這讓鄰國知曉大皇子被明著追殺、兵部卻在京城戒嚴這種行為,怕不笑掉大牙!”
“昨晚老臣左思右想,又和林珩從兵法到戰術全部推演了一遍,也沒明白敵人的動機是什麼。”
“若要動大夏之根本,殺個病皇子算什麼?”
“說句大逆不道還請皇上莫怪罪的話,太子和三皇子家大業大的,哪一個不比大皇子有價值?”
“其實這些年老臣也漸漸明白了皇上的苦心。”
“皇上在登基之前痛失太子妃,嫡長子失了依靠,側室勢力坐大。”
“皇上剛登基萬物待興,正是要一展宏圖之時,不能立嫡長子為儲是迫不得已。”
“不封嫡長子為親王,也是為了降低孩子在別的強大勢力眼中的存在感,從而保護孩子。”
“若皇上當年就立了大皇子,怕是反招危險。”
“以秦家那樣清傲孤簡的門第,怕也護不住,成不了大皇子的靠山。”
“為君者要考慮社稷蒼生,為父者要庇護兒女安危。”
“皇上的苦心,老臣和陸叔如今也明白了。”
“看著孩子能一年一年好好地活下來,活得悠哉自在,咱們這些老頭子也為他高興。”
“站在長者的眼界,根本不求兒孫富貴,只求平平安安,這也是尋常百姓家的長輩最尋常的心情。”
“這些年我們隱居田園,看著農家人那簡單的滿足,也感慨當年幸虧選擇了歸隱。”
“不然,還在朝堂上爭個臉紅脖子粗的。”
“不能上戰場,無非也就是在朝議上打來罵去,如今來看,無趣得很。”
“若不是還有兒孫想要施展抱負,老頭子我早就想帶他們回家鄉去,當個土財主也不錯,哈哈哈。”
林老將軍趁勢表達了大皇子一直沒有被善待。
不是儲君也非勢大的皇子,根本不可能成為被追殺的目標。
動機,一般人不會想到這個。
衙門辦案到是時常會透過這個來推斷兇手。
皇上也早有思量,覺得最有動機的就是陳家。
只是沒有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