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宗景抱進來兩個色澤紅潤,香噴噴,熱騰騰的——烤鴨!
王寧安一愣,幽州這麼早就有烤鴨了,是便宜坊,還是全聚德?
“二郎,你知道這家店的字號是什麼嗎?”
王寧安搖頭,趙宗景強忍著笑,“叫王相公——鴨!”
“哪個王相公?”狄青好奇道。
“當然是咱們王二郎,王大人了!”
王寧安氣得豁然站起,用手指著趙宗景,“你丫的找打是不?敢編排我,看我不給你點顏色看看!”
說著,王寧安攥著拳頭就撲上來了。
正巧狄詠從外面回來,他手裡也提著一隻嬌豔欲滴的烤鴨。
“爹,嘗嘗王相公——鴨!”
瞬間,王寧安的臉就黑了。
狄詠嚇了一跳,連忙解釋,原來在幾年前,王寧安還在六藝學堂教書,那時候有些貧寒的學生,冬天缺少衣物,凍得小臉青紫,很是可憐,偏偏皮衣又很貴,他們買不起。
王寧安就下令學堂養殖鴨子,用鴨毛做衣服和被褥,深受學生們喜歡。
後來羽絨服就傳開了,外面的百姓也穿著,就這樣,滄州多了很多養鴨的百姓,每到秋天的時候,抓住鴨子,把鴨毛都揪光了,剩下的鴨肉反而不值錢了。
有一個很善於動腦筋的小販,他用低價收購鴨子,然後塗抹醬料之後,用火烤成棗紅色,結果大受歡迎,很多人爭相效仿。
漸漸的越來越多賣烤鴨的,最初都是小門臉,連個字號也沒有。
自從光複幽州之後,王寧安名聲大噪,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賣烤鴨的小販也想和王寧安攀上關系。
這不,就把自己的字號變成了“王相公——鴨!”
據說改了字號之後,一天多賣兩三倍,小販都高興壞了。
聽完了這個故事,王寧安的臉黑成了鐵塊。
他怎麼琢磨,怎麼不對勁兒,呀呀呸的,老子是幹那種事的人嗎?這要是傳遍天下,流傳後世,我的老臉往哪裡放?
不行,一定要阻止,要查封,要把小販抓起來,給他十八般大刑,他才是鴨,他全家都是鴨!
趙宗景幸災樂禍,還在一邊勸呢!
“二郎啊,要說這也不算什麼,你看看啊,哪個名人不都是如此,汴京就有張飛豬肉,劉備草鞋,關羽豆腐……就拿太祖爺來說吧!不還有一種餅,叫大救駕嗎!”
狄青也說道:“我在京城的時候,倒是吃過,賣餅的商人還說他爺爺當年給太祖皇帝進獻油餅,救了太祖的命,要不是他們家,都沒有大宋的江山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