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引以為傲的直接作戰能力,在這分成兩半的一百人面前居然毫無反擊的能力,原本所有的陣型全都打亂,一旦南明援軍到來,那他們就完了。看似弱不禁風的人,合在一起居然有如此可怕的力量,劉繼釗的心中不禁冒出寒意。
更加令他感覺可怕的是,這很像是他很熟悉的東西,是令他無比頭疼的東西。可是現在看來又不完全一樣,與他記憶中的有很大差別。
“你居然改變了軍陣?!”
宋遠文沒有回答他,只是似笑非笑的抬起劍,沒有再管這位已經蒙圈了的大將軍,開始了他的廝殺。
“清風關,放箭!太子親衛,撤退!”
就在這個時候,宋遠文再一次下了命令,不在糾纏於近乎潰不成軍的東越兩翼,再一次選擇了守城的經典方式,放箭。可是,宋遠文這一次說的不是放火箭,而是放箭,怎麼可能不存在差異。
南明的資源又不是用不完的,就算是羽箭的鐵箭頭,那也是要耗費不少資源的。原本真正的弓箭是為尉遲修傑準備的,可是他沒來,那就沒必要再去浪費了,而剛才那些放出去他已經很心疼了,所以這一次他選擇了超級簡化版。
邊疆戰士特產,純木質箭,連尾部的羽毛都沒有。
這玩意來自邊疆戰士的智慧,別看清風關這邊從來不打仗,但這些從北方和西北邊疆普及來的冷知識他們是一點都沒落下。這就要感謝當年被東越害死的那位主官了,沒有他就沒有這些冷知識的普及。而這純木箭就是從北部邊疆傳過來的。
在古代什麼資源的使用最多,自然是木材。金屬因為開採手段相對落後,連鐵這種東西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限制的。
可是木頭就不一樣了,清風關邊上可有不少的林子,砍幾棵樹削點帶箭頭的木條那還不簡單,剛剛木匠入門的人都能做出來。
不過實際上,包括清風關在內,不少邊疆的木匠都是從做這玩意開始上手學徒的。
除了戰爭,箭這東西基本不怎麼會消耗。或許因為木頭箭頭的原因,會有損毀,那重造回爐還不簡單,削一削不就完事了,比鐵箭頭的還省事。
基於各種優點,清風關士兵們這些年來都一直採用這種箭。
然而,因為材質和長度的問題,這箭的重量比較輕,風阻也比較大,也就邊疆的這些守軍能駕馭,上官亦楓帶來的這些正規軍通通玩不了,連宋遠文這個武器行家也根本不能用。
算來算去,還是得讓清風關的這群人親自上。
不過,看似如此偷工減料的箭,真的有這麼簡單?難道清風關的這群人就真的不知道往裡面加點料嗎?
沒有武功和力氣大是兩碼事,清風關的人愣是用自己射箭的本事把這種殺傷力遠不如正常羽箭的木箭變成了效果和真正羽剪沒什麼差別,刺穿戰甲沒可能,但是沒有保護的地方刺入敵人身體可不難。更主要的是,上回宋廷輝來的時候,讓他們發展出了一種比較缺德的結構。
倒鉤刺。
如果說鐵質的倒鉤刺是缺德,那木質的倒鉤刺那就是相當缺德了。
鐵質倒鉤刺會令箭在刺入身體之後的拔出是令人痛苦萬分,而木質的不僅需要接受這樣的疼痛,而且因為木質比較的不結實,一不小心就會把倒鉤刺斷在面板內部,取出的時候痛苦更是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