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澤,江湖環抱,山嶺聳立,水澤彙集,風景秀美。
但孫策等人,無心欣賞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和滔滔長江。
周瑜展開地圖,指點著突出於長江南岸的一處石磯,道:“彭浪磯,對岸乃小孤山。戰事開啟,以快舟搶佔兩處險要。西可塞楚,東可關吳。荊州縱有萬千戰船,亦難逾越。”
盧象升問道:“小孤山屬袁公路治地,如何應對?”
周瑜道:“潁川南陽之敗,袁公路早已惶惶不可終日。北有劉絳天、東有劉玄德,二劉虎視眈眈,袁公路焉有南顧之心。且小孤山只是水路要控,非登岸渡口,豫州軍均已傾向北、東,無暇顧忌。”
張弘範道:“屆時,可休書一封。壽春已是萬夫所指,吳侯只需略施善意,袁公路求之不得,必行方便。”
孫策笑道:“對待袁公路嘛,也不必總給他好臉色。到時,我親自給他寫信,言明厲害。他不攪亂,還可以隔江相處。若是壞吾復仇大計……”
孫策瞬間轉為一臉冷酷,冷哼兩聲。
惹毛江東小霸王,後果很嚴重!
孫策登上高處,眺望彭浪磯,又搖了搖頭。
孫策的志向,不在“塞楚關吳”,不想與劉表隔湖分治豫章,而是要全取豫章,進而進軍荊襄!
彭浪磯、小孤山兩處險要,只適合固守,而不能滿足孫策主動進攻之設想。
周瑜與孫策是總角之好,從小就是好朋友,最瞭解孫策。
“彭澤距補給之地遙遠。若想主動進攻,必須搶先在此建立補給之所,以供大軍所需。”
孫策點點頭。
環顧四望,目光停在身後一片山嶺上。
這片山嶺,錯落起伏,並不算很高。最高的山峰,距離江面也不過百餘丈。
這種高度,既適合憑高固守,又便於物質轉運。
“此為何地?”
“陶隍嶺。”親隨趕緊將地圖展示給孫策。
“陶隍?”孫策皺皺眉頭。
統兵之將,多有忌諱。
陶,黏土燒乾方成陶。
隍,沒有水的城池壕溝。
陶和隍,均無水。
無水,死地也,不吉,扎設軍營大忌!
正值盛夏,百花盛開,尤以桃紅色花朵最多、最豔。
“就將其改名桃紅嶺吧。”
親隨趕緊在地圖上做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