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廬江問題時,王守仁沒發表意見,一直在沉思。
他深夜求見,定是有所建議。
果然,王守仁一進屋便道:“主公,屬下以為,廬江問題,不能孤立視之。”
“吾正想聽聽陽明先生的意見。”
“主公欲對壽春戰,所為何也?”
劉芒微微一笑。
手下幕僚,都是飽讀詩書的大能。這些人的一個共同特點——有話不直說!
劉芒已經習慣了。
無需思考,劉芒直接答道:“義!”
“然也!”王守仁點頭,侃侃而談:“‘義’,從我從羊。‘我’乃儀仗,‘羊’乃祭品。義者,天下合宜之理也。簡而言之,義者,民心也。起於微末時,有微末之義;掌控天下時,需有天下大義。”
劉芒點頭。
王守仁說得沒錯。
所謂大義,簡單說,就是民心。
得到民眾的擁護,便是擁有了義。
掌一郡之地,需要一郡民眾支援。掌一州之地,需要一州民眾的擁護。如此,才能站穩腳跟。
而劉芒志在天下,就需要獲得天下萬民的擁戴。
權力越大,需要的義就越大。
如何獲得大義?
做民眾希望之事。
劉芒做了很多民眾希望之事,贏得了民眾的歡呼。
但是,劉芒也做了很多民眾不希望之事,比如發動戰爭。
雖然,古往今來,很多戰爭都打著“和平”的旗號,但戰爭就是戰爭,戰爭一定會波及百姓的生活,不是百姓所希望的。
再比如,剛剛平息的朝廷鬥爭。
劉芒的處理,已經很謹慎了。但是,洛陽街頭巷陌,還是難免各種傳言。
這一次的朝廷鬥爭,讓劉芒損失了不少民心。
而消滅壽春偽漢朝廷,是天下民眾樂見之事,是贏得民心和大義、重新獲得更多民眾支援的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