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芒檢討道:“我們對益州和劉裕的情況,掌握得太少了。”
杜如晦道:“今朝廷事畢,準備對壽春用兵的同時,可著手益州事宜。”
益州遠離中原,東連荊襄,北通雍涼。雖然不會對洛陽構成直接威脅,但是,卻能影響今後雍涼和荊襄戰略的實施。
雖然對益州的情況瞭解不多,但劉芒和杜如晦,還是做出判斷,張獻忠購買生鐵,背後的買主,絕不會是劉裕。
益州方面有限的情報顯示,劉裕篡奪蜀王之位後,並不算完事大吉。
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收攏蜀地世家。
益州不僅與外界聯絡不便,蜀地內部各地之間,交通也不甚便利。
蜀地也有大批世家。
因地理環境的特殊性,蜀地世家,與中原世家有很大不同。
中原世家,為了家族的長遠發展,通常會將家族中的優秀子弟,分散至朝廷和各大諸侯處。
中原世家,更注重發展的廣度。
家族有如大樹,遍佈的子弟,就是蔓延的根鬚。
依靠四處擴散的根鬚,家族大樹便能屹立不倒,持續百年、數百年。
而在蜀地,因交通聯絡不便,世家大族子弟多在本地發展。
蜀地世家,根植本地,更注重家族發展的深度。
一個縣甚至一個郡,被一個或少數家族把持壟斷的情況,極為普遍。
蜀地世家,也有如大樹。而作為根鬚的子弟,深深紮根於本地,也能保證家族大樹,屹立不倒。
劉裕雖然奪取了蜀王之位,但要在這種環境下,完全控制益州,並非易事。
……
除了蜀地世家,劉裕還有一個難題需要面對,那就是益州南部的少數民族。
益州,察九郡三屬國,是大漢疆域內,面積第一大州。益州有近六百萬人口,僅次於荊州。
上千年的發展,益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集中於北部的漢中、蜀郡(今成都)、巴郡(今重慶)等地。
益州南部,多大山,更加閉塞。
大山阻塞了交通,也阻斷了戰火。
南部的生活條件雖差,卻相對安逸。
在南部山區,也居住著兩百多萬人,主要是少數民族。
南部蠻族,生產力低下、生活方式落後。但人口眾多,民風彪悍,要收服並使之歸心,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