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乃武學奇才,又遇到了宗師達摩,無意間,領悟了武學之真諦。
論上陣殺敵,張三丰也許不如宇文成都、薛仁貴、高寵、楊再興等猛將。但若論對武學的領悟,張三丰比之眾猛將,可謂宗師與小徒弟之差。
正如楊再興自己所言,對武學的領悟,他只能算是入門者。
而張三丰,天賦異稟,不僅直入武學之門,且已登堂入室!
張三丰畫的這些字中,每一筆、每一畫,甚至每一道彎曲,無不飽含他對武學的領悟!
武藝精湛的猛將們,如果看到這些奇異的字,對武學的領悟,將直上一個臺階!
……
張三丰非要拉著李巖去聽惠能講道理,李巖很無奈。
小小惠能,能講什麼道理?
不過,張三丰卻很認真。
“惠能很會講道理的!我和樹玩、和石頭玩,遇到一些想不通的地方,聽他講講道理,就容易想通了!”
李巖知道,張三丰所說的玩,就是琢磨武學。
張三丰琢磨武學,竟能受惠能的啟發?!
李巖不信……
……
與其說惠能給人講道理,不如說,是別人聽他自言自語。
或者,也可以說,是惠能自己給自己講道理。
惠能坐在那裡,慢吞吞地嘟囔著經文,彷彿置身一個虛無的世界。而這些經文,不是他講出來的,而是有一個或在或不在的佛,講出來的。
而惠能自己,似乎也是一個傾聽者。
惠能講的那些“道理”,有時極淺白,有時極晦澀難懂;有時極囉嗦,有時又極簡略;有些時候,前後所說的話,又似互相矛盾。
李巖很少能聽懂,但是,很奇怪,用心聽一會,便有一種感覺,惠能所說的那些話中,似乎很玄妙!
貌似很淺白的話,似乎有很深的道理蘊含其中!而貌似高深的話裡,又似乎包含著日常瑣事中,常常遇到的難題的答案!
這小惠能,竟真有些本事!
更讓李巖驚訝的是,邋邋遢遢,從不消停得張三丰,在聽惠能講道理時,完全變了付模樣!
怎麼形容呢?
就如同一個平素頑劣的學生,突然變成三好學生的感覺!
張三丰坐在那裡,很安靜。
表情不似平時那般古怪、豐富。人不僅安靜了,相貌竟也似英俊了幾分。
一付似聽非聽的樣子,但從他表情上細微的變化中,李巖知道,他在認真聽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