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彪申請退休,一些朝臣驚訝,但那些經驗豐富的朝臣,卻在心裡,暗贊楊彪油滑!
按三公擬議的方案,小皇帝親政,許可權僅限於太常寺部分事務。
以後,小皇帝與劉芒之間,自然還要明爭暗鬥,太常卿難免不牽扯其中。
一方是皇帝,一方是權臣,太常卿夾在其中,兩不討好。
受夾板氣倒在其次,稍有不慎,就可能毀掉政治前程,甚至,招致滅門之禍。
申請退休,不僅是楊彪的自保之計,且暗含深意。
政治嗅覺敏感的朝臣,已從楊彪“乞骸骨”之舉中,看清了親政事件的走向!
楊彪主動退出,貌似兩不得罪,其實卻有傾向。
小皇帝剛要親政,楊彪便請退,暗含不想伺候小皇帝之意。
而太常寺副職,太常少卿敬翔,太常卿屬官郭守敬等人,是劉芒的嫡系。
雖然,敬翔的資歷,未必能接任太常卿一職。但是,在目前形勢下,除了小皇帝一派,沒人會冒著生命危險,爭太常卿一職。
楊彪請辭,相當於將太常寺的權力,交給劉芒。
楊彪請辭,讓出九卿之首的高位,似乎吃了大虧。
但是,精明的楊彪,絕不會輕易吃虧。他此舉,必已得到劉芒默許。
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楊彪的損失,劉芒一定會加倍補償!
……
很多朝臣,看明白了楊彪請辭的深意。
只有幼稚的小皇帝劉協,驚訝過後,十分真誠地規勸挽留著楊彪。
小皇帝挽留楊彪,自有拉攏示好之意。然,楊彪何等老道,去意堅決。
楊彪請辭,只是親政表態中的小插曲,但其意義卻非同小可!
眾人期待已久的親政動議,像是一部史詩大劇。
只是可惜,這部大劇,竟是晦澀難懂的英文對白!
作為觀眾的朝廷眾臣,只能看到精美的畫面,卻不解其中深意。
而楊彪請辭這段插曲,如同為史詩大劇配上了中文字幕。觀眾,終於可以看懂了!
接下來的表態,完全是一邊倒。
三公擬定的,小皇帝親政的相關事宜,絕大多數朝臣,表態附議。
只有寥寥數人,表達了不滿。而這些人,或是種輯王服等小皇帝的親信,或是袁紹安插在朝中的幾個黨羽,都是劉芒的政敵,且身份早已標明。
世家、卿大夫兩大集團,自不必說,完全倒向支援劉芒。
態度曖昧的中間派,原本打算棄權,不趟渾水。但局勢徹底明朗,棄權反有與大多數人作對、與劉芒作對之嫌。索性,隨大流,表態附議。
劉表、劉備、孫策等在朝中的黨羽,原本就不敢輕易出頭。見大勢已定,跳出來也沒有任何意義,為求自保,也都表態附議。